家常待客劝三杯,鸩酒不消吃一盏。
当时裂破夜叉头,顶门突出醯罗眼。
家常待客劝三杯,鸩酒不消吃一盏。
当时裂破夜叉头,顶门突出醯罗眼。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颂古四十五首》中的第四首。它以日常待客的情境为背景,通过奇特的想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宴饮中可能存在的虚伪或有害之物的警醒。
"家常待客劝三杯"描绘了主人热情好客,劝客人饮酒的场景,然而接下来的转折却出人意料:"鸩酒不消吃一盏",这里的“鸩酒”通常指毒酒,诗人暗示即使是看似普通的宴席上也可能隐藏着危险。他进一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述:“当时裂破夜叉头,顶门突出醯罗眼”,将酒杯比喻为夜叉的头部,而“醯罗眼”则可能象征着深藏不露的陷阱或欺骗。诗人借此警示人们在享受社交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勿被表面的礼节所蒙蔽。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寓言式的表达方式让人回味无穷,体现了禅宗诗歌的机锋与智慧。
虎剥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祸作。
药材根氐罹斸掘,蜜虫夺房抱饥渴。
有心无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龟曳尾。
卫平哆口无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
虚名挽人受实祸,累棋既危安处我。
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
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
古来毕命黄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没参横惜相违,秋风金井梧桐落。
故人过半在鬼录,柳枝赠君当马策。
岁晏星回观盛德,张弓射雉武且力。
白鸥之翼没江波,抽弦去轸君谓何。
炙手权门烈火炎,冷溪寒谷反幽潜。
轻尘不动琴横膝,万籁无声月入帘。
秋后丝钱谁数得,春馀苍竹自知添。
客星异日乘槎去,会访成都人姓严。
拒霜一树碧丛丛,两色花开迥不同。
疑是酒边西子在,半醒半醉立西风。
官事何曾晓,閒名苦要签。
大书公吏恐,直语众人嫌。
俸少贫如故,医慵病却添。
秋风墙下菊,相对忆陶潜。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