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笼鸡听早鸣,夜长愁误读书程。
不道州城烽火后,更声常是不分明。
高楼笼鸡听早鸣,夜长愁误读书程。
不道州城烽火后,更声常是不分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崧在明朝时期的生活情景。他住在高楼之上,养了一只鸡作为清晨的闹钟,通过鸡鸣来规划读书的时间。然而,夜晚漫长,诗人担心因愁绪而耽误了学习进度。诗中提到,战乱之后的州城,烽火频繁,连夜间报时的更声也变得模糊不清。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也暗示了读书环境的动荡不安。整首诗以日常生活细节入诗,寓含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曹溪老僧斲石骨。种得芽茶细似发。
白露才过三两日,青布裹头笼焙出。
嗅香果足醒心魂。郑重封函远记存。
我曾一饮曹溪水。中泠惠山只如此。
城中止数蟹眼潭。三十铜钱买一坛。
我对佳茶想佳水,今年定住曹溪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