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杨道人默轩》
《题杨道人默轩》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炙手权门烈火炎,冷溪寒谷反幽潜。

轻尘不动琴横膝,万籁无声月入帘。

秋后丝钱谁数得,春馀苍竹自知添。

客星异日乘槎去,会访成都人姓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ángdàorénxuān
sòng / huángtíngjiān

zhìshǒuquánménlièhuǒyánlěnghánfǎnyōuqián

qīngchéndòngqínhéngwànlàishēngyuèlián

qiūhòuqiánshuíshùchūncāngzhúzhītiān

xīngchéngcháhuì访fǎngchéngdōurénxìngyán

注释
炙手:形容权势极大。
权门:有权势的家庭或人物。
烈火:比喻权势炽热。
反:相反,这里指隐藏。
轻尘:微尘,形容环境的宁静。
琴横膝:把琴横放在膝盖上,表示闲适。
万籁:各种声音。
月入帘:月光透过门帘照进来。
丝钱:丝线和铜钱,代指财物。
苍竹:青翠的竹子,象征岁月更迭。
添:增加。
客星:古人认为天上的某些星辰预示访客或变故。
乘槎:古代神话中乘木筏遨游太空。
成都:地名,这里可能暗指某个人。
姓严:姓严的人。
翻译
炙手可热的权贵之家犹如烈火燃烧,而冷僻溪谷却隐藏着清冷与寂静。
在宁静的夜晚,琴声横放在膝上,万物静寂,只有月光洒入门帘。
秋天过后,谁还会去数那些丝线和铜钱?春天过后,翠竹自然会增添新绿。
未来的访客之星,或许有一天会乘坐木筏离去,那时定会探访成都一个姓严的人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题杨道人默轩》。诗中,黄庭坚通过对杨道人的生活环境和心境的描绘,展现了道人清高孤寂的生活态度。

首句“炙手权门烈火炎”,形象地比喻权势之家的炽热与喧嚣,与道人所在的“默轩”形成鲜明对比。次句“冷溪寒谷反幽潜”,则写出了道人选择的环境——冷僻而幽静,如同溪流山谷中的隐者,远离尘世纷扰。

第三句“轻尘不动琴横膝”,通过描绘道人抚琴的场景,表现了他的宁静与淡泊,即使微尘不惊,也足以怡然自乐。第四句“万籁无声月入帘”,进一步渲染了静谧的氛围,月光洒入室内,更显其清寂。

第五句“秋后丝钱谁数得”,暗示道人对世俗财富的漠视,他关注的是自然的变化和内心的丰富。最后一句“春馀苍竹自知添”,以苍竹的生长寓言道人内心的坚韧与自我充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道人未来的期许,期待他能如客星般超越世俗,有朝一日乘槎远游,探访成都的严姓之人,寓意着道人将有非凡的际遇。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超凡脱俗的杨道人形象,体现了黄庭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人精神境界的赞美。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皆春

黄钟一萌动,物物皆阳春。

天地妙橐籥,满腔都是仁。

(0)

身事

身事未如意,眉头不暇攒。

青衫笑官冷,白屋带儒酸。

癖性生来澹,中年贫最安。

不为温饱计,尽可耐饥寒。

(0)

次韵柬李希膺

相逢一笑便忘怀,鼠量难当三百杯。

幕府清閒无檄至,邮筒络绎有诗来。

分朋尽屏牛僧孺,取女亲逢羊角哀。

满眼莺花良不恶,春风吹上越王台。

(0)

山行八韵

山行有奇观,胜处每自省。

振策响岩石,探入烟霞境。

洗耳听泉声,缓步踏松影。

幽鸟吟清风,尘梦忽唤醒。

一僧从吾游,策蹇度峻岭。

山家喜客来,呼儿瀹新茗。

班荆坐茅檐,款话清昼永。

何日遂归耕,来此谋二顷。

(0)

寄吴警斋·其一

去国翩翩又许时,爱君何日不攒眉。

二贤出处分明甚,四谏声名今似之。

朝奏一封排佞疏,暮收千首饯行诗。

山林若问朝廷事,宝剑年来正倒持。

(0)

夜行口占

夜程多晦昧,举步要分明。

肯以中途废,须寻直道行。

心灯长不烬,眼镜自然清。

白昼昏迷者,荆榛满路生。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