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沉的边塞景象,通过织锦女的哀怨情感,表达了对远征将士的思念之苦。"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两句,写出了女子在织布时,听到燕子鸣叫声便不禁触动心弦,停下梭子,泪水涟涟地思念着远方的征人。这里的“莺语频”既是春日景象,也是女主人公情感的外化。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两句,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展现了边塞之寂寥与春意的不易觉察。"塞门三月"指的是边疆的三月,天气依然寒冷;"犹萧索"形容环境的荒凉与萧瑟,连带着季节的滞后感。"纵有垂杨未觉春"则是说,即便有垂丝杨柳出现在眼前,也难以让人感觉到春天的气息。
诗中通过织女对征人的思念和边塞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唐代边塞诗特有的寂寥与哀愁,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于边疆将士及其家属的同情与关切。
三韩接蓬莱,祥云护山顶。
涵濡雨露春,吞纳日月景。
美荫背幽壑,灵根发奇颖。
艰难航瀚海,包裹走湖岭。
仙翁阅世故,未肯遽生瘿。
相期汗漫游,岁晚共驰骋。
愿持紫团珍,往扣黄庭境。
想翁面敷腴,玉色带金井。
芸芸纳归根,湛此方寸静。
清规照浊俗,不惑类杨秉。
悬知药笼中,此物配丹鼎。
从今谈天舌,不用更浇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