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一点一更初。城门半掩行人疏。
茅庵潇洒一事无。孤灯相对光清虚。
蒲团安稳身不拘。跏趺大坐心如如。
月轮微出天东隅。空中露出无名珠。
一更一点一更初。城门半掩行人疏。
茅庵潇洒一事无。孤灯相对光清虚。
蒲团安稳身不拘。跏趺大坐心如如。
月轮微出天东隅。空中露出无名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夜晚独处的宁静场景。"一更一点一更初,城门半掩行人疏"表达了夜深人静的氛围,时间已经过了夜里的一更(古代以夜间分为五更来计算时间,每更约两小时),城市的大门已经关闭,只有偶尔的过客。"茅庵潇洒一事无"则是修行者的居所——茅庵,显得清贫而又宁静,没有任何纷扰。
在这宁静中,"孤灯相对光清虚"描绘了修行者独自面对着微弱的灯光,这光线清澈而空灵。"蒲团安稳身不拘"则是修行者的坐姿端正,坐在蒲团上身体舒适而不受拘束,"跏趺大坐心如如"展示了他在打坐中达到的内心平和与专注。
最后两句"月轮微出天东隅。空中露出无名珠"则是夜色渐深,月亮悄然升起,在东边的天际露出了它的轮廓,而那"无名珠"可能象征着超脱尘世的智慧或心灵的明灯,悬挂在虚空之中,无需任何标签和名称。
整首诗通过对宁静夜晚、修行者生活状态及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境界的人所达到的平和与超脱。
晚来侧侧清寒,冻云万里回飞鸟。
故园梦断,单于吹罢,房栊易晓。
西帝神游,万妃缟袂,相看一笑。
泛扁舟乘兴,蹇驴觅句,山阴曲、霸陵道。
舞态随风窈窕。
任穿帘,儿童休扫。
洛阳高卧,萧条门巷,悄无人到。
供断诗愁,夜窗还共,陈编相照。
念寒梅映水,匀妆弄粉,与谁争好。
汉江流入苍烟,戍楼吊古临无地。
清霜初肃,鹰扬隼击,青霄凌厉。
新雁声中,夕阳影里,千崖秋气。
念东篱采菊,龙山落帽,风流在、尚堪继。
引满松醪径醉。
诵坡仙、临漳宵济。
茱萸细看,明年谁健,空悲身世。
儿辈何知,更休说似,登山临水。
那纷纷毁誉,耳边风过,我何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