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营州歌》
《营州歌》全文
唐 / 高适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íngzhōu
táng / gāoshì

yíngzhōushǎoniányànyuánqiúméngrónglièchéngxià

jiǔqiānzhōngzuìrénérshísuìnéng

注释
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厌:同“餍”,饱。
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狐裘: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
蒙茸:裘毛纷乱的样子。
“茸”通“戎”。
城下:郊野。
虏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
千钟:极言其多;钟,酒器。
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翻译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少年的生活情景和民族特点。"厌原野"表明他们对平淡的乡村生活感到乏味,渴望更多刺激和冒险。而"狐裘蒙茸猎城下"则形象地展现了北方边疆地区狩猎生活的情景,少年们穿着毛皮衣,参与狩猎活动在城下进行。

"虏酒千钟不醉人"一句,通过对比强调这些边塞民族的饮酒量大,能够承受高浓度的酒精,不易醉倒。"胡儿十岁能骑马"则展示了他们从小就接触并擅长骑术,即使是十岁的小孩子也能够熟练地骑乘战马。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传达了边塞地区的粗犷与坚韧,也反映出作者对边疆生活特色的观察和感受。

作者介绍
高适

高适
朝代:唐   字:达夫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生辰:704—765年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再用渠字韵·其一

儿女怜翁竟挽须,侯门何事曳长裾。

功名于我非所愿,风月与人良不疏。

绛灌自能扶汉业,绮黄只合老商馀。

耳根一洗尘嚣净,㶁㶁寒泉玉漱渠。

(0)

仲坚见和复用韵以答·其二

赋就惭辞拙,书成共笑迂。

学传三世旧,用处一分无。

衰鬓频看镜,流年付挈壶。

悠悠身外事,目断塞云孤。

(0)

用陈敬初雨中见寄有过湖别墅意

似闻茅屋傍清溪,杨柳青青水拍堤。

醉里不知家远近,望中惟见树高低。

溪云出洞欲行雨,江石穿波不染泥。

何日扁舟过湖去,竹间取次著新题。

(0)

觅菊

秋潮横挟风雨颠,洲上空闻有菊田。

香色于人既无有,物情在我敢求全。

颇怜尘世光阴迅,似觉人间雨露偏。

白发满头难讳老,苍颜对客强为妍。

岂惟酒向邻家得,自是杯从旧日传。

陶宰不妨多种秫,杜陵且莫叹无钱。

青天雁影西风外,红树秋声落照边。

见说南庄饶物色,少分清艳到樽前。

(0)

题翠涛轩为则铭作

七尺乌藤手自操,鲤鱼风起月轮高。

带将一个城南树,五贾冈头看翠涛。

(0)

题极目亭

海虞亭子层阑上,高与清秋爽气俱。

历历吴山明落照,茫茫淮甸入平芜。

兴亡千古看棋局,晴雨四时开画图。

日日凭阑瞻北固,仙人借得一双凫。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