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城》
《长城》全文
唐 / 罗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

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

(0)
注释
乾坤:天地、天下。
广筑:大规模的建筑或防御工事。
谩役:强迫服役。
血刃:刀剑,代指战争。
陵寝:帝王的陵墓。
社稷:国家,代指江山。
降虏:投降的敌人。
冤声:含冤的哭喊声。
翻译
在那个时代,没有足够的德行统治天下,庞大的工程也只是徒劳地留存万世。
百姓被强制劳作以守卫边疆,却不知战乱已从中原兴起。
珍贵的珠宝很快成为陪葬品,国家和后代从未得到真正的保护。
投降的敌人至今还在讲述,冤屈的哭声每晚环绕城墙根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城的雄伟与历史的沉重,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劳民建造、战争屠杀以及民族冲突的深刻感慨。诗中“当时无德御乾坤”一句,批判了古代统治者不顾民命,只为巩固权力而广建长城的暴政行为。“谩役生民防极塞”则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之心。"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这两句诗,通过对古代帝王陵墓与普通百姓祖先祭坛的对比,指出了统治者对自己的后代极力保护,与对百姓家园的漠视形成鲜明对照。最后,“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战乱留下的深切哀痛和无尽怨恨,以及这种记忆如何跨越时空持续影响着后世。

这首诗语言沉郁,情感强烈,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批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意识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心。通过对长城这一历史遗迹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悲悯之情,以及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深切关怀的态度。

作者介绍
罗邺

罗邺
朝代:唐   字:不详   籍贯:余杭   生辰:825—?

罗邺(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送大宗伯杨公谢病还姑苏

一代贤哉疏大夫,官僚供帐拥城隅。

鳣鱼家学先名汉,莼菜乡心已向吴。

将作旧劳书左省,秩宗新礼在东都。

归来震泽烟波阔,不待君王赐鉴湖。

(0)

区用孺高正甫王永叔崔子玉赴试入都别之江上

秋晚公车待诏行,词人笔札满西京。

奏书已有三千牍,函璧宁论十五城。

金埒柳深遥策马,玉河花簇醉听莺。

白头转忆追趋地,何限江干送客情。

(0)

同来何贾魏黄徐李诸省丈游燕子矶

瑟瑟秋风吹落鸿,联镳登望有群公。

星分瓯骆悬朱鸟,江合岷嶓引白虹。

睥睨北连山树里,楼船东向海云中。

雅歌欲答升平乐,双桨尊醪幸不空。

(0)

燕子楼

舞从掌上罢新欢,化作乌衣梦亦残。

单翼不堪寻阁道,双栖宁复傍阑干。

彭城落月枝枝恨,濉水秋风岁岁寒。

何事蛾眉怨颜色,古来惟有报恩难。

(0)

易侍御学圃亭

君家樊圃恰三亩,学弄桔槔曾在手。

胶东舍下闻讽音,山阳林中足沽酒。

偶簪柱后惠文冠,忆灌汉阴烟水寒。

今尊东夏儒宗业,未作于陵仲子看。

(0)

朱子得枉驾寺馆不遇有沽酒摘蔬之句次韵集杜以订后约子得近曾数过而余肺病将欲乞归故于末章及之·其一

寺忆曾游处,南楼纵目初。

途穷非阮籍,赋或似相如。

能吏逢联璧,将军有报书。

何时一尊酒,邻舍与园蔬。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