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室机杼,衣褐具宜。民以卒岁,神实惠之。
言举祀典,答神之釐。有篚斯陈,振古如兹。
百室机杼,衣褐具宜。民以卒岁,神实惠之。
言举祀典,答神之釐。有篚斯陈,振古如兹。
这段文字摘自宋代诗人郊庙朝会所作的《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奠币用吉安》。从文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描绘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景象,表达了对神灵恩惠的感激之情。
“百室机杼,衣褐具宜。”一句,描写的是家家户户都在织布,人们穿着自织的粗布衣服,生活得以维持,体现出一种平和安定的社会状态。这里的“百室”指众多家庭,“机杼”是古代织布的工具,象征着勤劳的农妇,“衣褐具宜”则说明人们虽穿的是简单粗糙的衣服,但生活得以自给自足,没有严重的贫困。
“民以卒岁,神实惠之。”这句表达了人民在年终岁尾时感念神灵的恩赐。这里的“民”指百姓,“卒岁”即年末,“神实惠之”则强调神明确地施予了恩惠。
“言举祀典,答神之釐。”这句提到人们通过举行祭祀活动来回应神灵的恩赐。这里的“言举”意味着宣告或表达,“祀典”是指祭祀的礼仪,“答神之釐”则表明祭祀行为是对神惠的回答。
“有篚斯陈,振古如兹。”这句中,“篚斯”可能是某种祭品或者供物,“振古如兹”则是在强调这种祭祀活动自古以来即如此,具有传统和延续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百姓的安定生活和对神灵恩惠的感激,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信仰之美。
心情休问近何如,冉冉浮生六十馀。
抱病久无欢笑兴,信缘慵答往还书。
容颜也道随年改,牙齿谁教斗顿疏。
何处此身堪养老,万安山下有村居。
老去心何用,题诗满粉墙。
空庭夜待月,静室昼焚香。
策杖闲寻水,移床卧向阳。
自怜衰病者,雅称住闲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