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小吏天所放,日夜歌呼和丞相。
岂知后世有阿瞒,北海樽前捉私酿。
先生未出禁酒国,诗语孤高常近谤。
几回无酒欲沽君,却畏有司书簿帐。
酸寒可笑分一斗,日饮无何足袁盎。
更将险语压衰翁,只恐自是台无饷。
长安小吏天所放,日夜歌呼和丞相。
岂知后世有阿瞒,北海樽前捉私酿。
先生未出禁酒国,诗语孤高常近谤。
几回无酒欲沽君,却畏有司书簿帐。
酸寒可笑分一斗,日饮无何足袁盎。
更将险语压衰翁,只恐自是台无饷。
)
(
)
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丰富,是一篇借古讽今的佳作。开篇“长安小吏天所放,日夜歌呼和丞相”两句,通过对古时长安小吏无忧无虑、与丞相同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接着,“岂知后世有阿瞒,北海樽前捉私酿”两句,则写出了历史上的某些人物虽然遭受禁制,但依然我行我素,如阿瞲私自酿酒,展示了一种不为世俗所束缚的个性。
“先生未出禁酒国,诗语孤高常近谤”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酒禁的无奈,以及由此引发的诗意中的超然与孤傲,虽然常被世人误解。
以下几句“几回无酒欲沽君,却畏有司书簿帐。酸寒可笑分一斗,日饮无何足袁盎”则写出了诗人对于不能随心所欲饮酒的遗憾,以及即便能够得到一点酒,也只够勉强温饱,生活中的酸涩与苦楚。
最后,“更将险语压衰翁,只恐自是台无饷”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敢于直言不讳的人物的敬佩,同时也担心自己如同这些人一般,在高台之上却未必能够得到应有的奖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由、个性与真诚的追求,以及对于世俗束缚与误解的无奈和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