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郡峰到上头,诸天下瞰五湖流。
韦郎治郡多公暇,白傅耽山况属秋。
黄菊紫萸开胜会,朱幡皂盖引仙驺。
古来风景褰帷处,非是寻常落帽游。
西历郡峰到上头,诸天下瞰五湖流。
韦郎治郡多公暇,白傅耽山况属秋。
黄菊紫萸开胜会,朱幡皂盖引仙驺。
古来风景褰帷处,非是寻常落帽游。
这首诗描绘了在吴山登高的壮丽景象与浓厚的文化氛围。首联“西历郡峰到上头,诸天下瞰五湖流”以夸张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极目远眺的场景,仿佛站在高处俯瞰整个世界,五湖的水流在脚下蜿蜒流淌,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辽阔感。
颔联“韦郎治郡多公暇,白傅耽山况属秋”则引入历史人物韦应物和白居易,通过他们的故事,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韦应物在治理郡县时,常有闲暇时间,而白居易对山林之美的热爱,尤其在秋日更为凸显。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人风范的追忆,也暗含了对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
颈联“黄菊紫萸开胜会,朱幡皂盖引仙驺”描绘了一幅节日庆典的热闹场景。黄菊与紫萸的盛开,象征着丰收与喜悦,而“朱幡皂盖引仙驺”则可能是指穿着华丽的官员或贵族乘坐豪华车辆前来参加盛会,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雅致的气氛。
尾联“古来风景褰帷处,非是寻常落帽游”总结全诗,表达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登高并非仅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比“非是寻常落帽游”,强调了这次登高活动的特殊意义,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观赏,更是对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充满文化底蕴的登高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感悟。
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
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
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
旱禾秀发埋牛尻,豆死更苏肥荚毛。
倒持龙骨挂屋敖,买酒浇客追前劳。
三年五谷贱如水,今见西成复如此。
元丰圣人与天通,千秋万岁与此同。
先生在野故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