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星曳月下蓬壶,曾见东皋种白榆。
六甲威灵藏瑞检,五龙雷电绕霜都。
惟教鹤探丹丘信,不使人窥太乙炉。
闻说葛陂风浪恶,许骑青鹿从行无。
簪星曳月下蓬壶,曾见东皋种白榆。
六甲威灵藏瑞检,五龙雷电绕霜都。
惟教鹤探丹丘信,不使人窥太乙炉。
闻说葛陂风浪恶,许骑青鹿从行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神秘和仙气。开篇“簪星曳月下蓬壶”即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夜晚场景,"蓬壶"象征着道士的住所,而"曾见东皋种白榆"则透露出道士对自然界的观察和亲近。接下来,“六甲威灵藏瑞检,五龙雷电绕霜都”中的“六甲”、“五龙”等元素,显然是指道教中的一些神秘仪式或符号,这些都是传说中带来福祉的祥瑞。
第三句“惟教鹤探丹丘信,不使人窥太乙炉”则进一步强调了仙法的隐秘和对外界的排斥。"丹丘"是指炼丹之地,"太乙炉"则是道教内丹修炼的一种工具,这里表明只有鹤这样神圣的动物才被允许接近这些神秘的地方,而凡人则不得窥视。
最后两句“闻说葛陂风浪恶,许骑青鹿从行无”则描绘了一位道士在恶劣天气中仍然能够自由自在地乘坐着青鹿出行的景象,这里的"青鹿"通常是道教中神仙之物的象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道家修炼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道士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念。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