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被放,何以拜松楸。
野服紫岚气,墓门青涧流。
云礽皆祖德,笔砚是先畴。
三复漆雕语,闲云掩素秋。
今年又被放,何以拜松楸。
野服紫岚气,墓门青涧流。
云礽皆祖德,笔砚是先畴。
三复漆雕语,闲云掩素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辛酉榜后回乡祭扫祖墓的情景,充满了对祖先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联“今年又被放,何以拜松楸。”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今年又回到了故乡,面对着祖先的坟墓,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对逝去亲人的哀思。这里的“被放”可能暗含了科举考试中的落第之意,但并未直接点出,而是通过“拜松楸”的行为,间接表达了对家族荣誉的重视和对先人的追忆。
颔联“野服紫岚气,墓门青涧流。”进一步描绘了祭扫时的自然环境,野服(朴素的衣物)与紫岚气(紫色的山岚之气)相映成趣,墓门旁流淌的青涧水,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不息。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颈联“云礽皆祖德,笔砚是先畴。”将目光转向了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无论是云礽(云中的种子,比喻后代)还是笔砚,都是祖辈智慧与精神的传承。这里强调了家族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后人对先祖智慧的继承与发扬。
尾联“三复漆雕语,闲云掩素秋。”最后两句则深化了主题,通过引用漆雕语(可能是指古代关于孝道或家族伦理的教诲),表达了对家族传统和道德规范的深刻思考。同时,“闲云掩素秋”以自然景象隐喻人生如白驹过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家族未来的期许与责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族历史的敬畏、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反思,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
昔年曾到此山来,百鸟声中酒一杯。
最好寺边开眼处,段文昌有读书台。
万法归一心,一心何所寄。
灵光自巍巍,无物不具备。
如来既先觉,要警众生寐。
倒说纵横说,莫非明此事。
上根可与语,惟有十二士。
问略答更详,玄关大开示。
下及三种观,真修岂容废。
定轮各差殊,均入清净地。
直须顿悟入,不落第二义。
圆觉与圆通,总是闲名字。
迟落前溪水,田家借一椽。
容身函丈地,阖眼湿薪烟。
马饲牛栏下,人眠狗窦边。
此行频窘涩,吾意亦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