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在屋头,易见甚难识。
如玉有碎气,如土有正色。
平生万里眼,付此千丈壁。
云行山欲动,云深山更碧。
动止同一机,兼处贵自得。
心外无青山,身外无周易。
安得识山人,倚阑论未画。
青山在屋头,易见甚难识。
如玉有碎气,如土有正色。
平生万里眼,付此千丈壁。
云行山欲动,云深山更碧。
动止同一机,兼处贵自得。
心外无青山,身外无周易。
安得识山人,倚阑论未画。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璨所作的《题于潜西菩兼山阁参寥受业》,诗人以自然景象和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现了对山水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心境的表达。首句“青山在屋头,易见甚难识”,描绘了青山近在眼前却难以穷尽其深邃内涵的画面,暗示了事物表面与内在的差异。接下来,“如玉有碎气,如土有正色”运用比喻,说明即使看似平凡的事物也有其独特的品质。
“平生万里眼,付此千丈壁”,表达了诗人一生的见识广博,却在此山中找到了可以寄托心灵的高峻峭壁。随后,“云行山欲动,云深山更碧”通过云雾的变化,描绘出山的动态美,也寓言了人生的起伏变化。“动止同一机,兼处贵自得”进一步阐述了动静之间的平衡与自我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心外无青山,身外无周易”,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对外物的理解息息相关,只有内心澄明,才能真正领悟山水的真谛。结尾“安得识山人,倚阑论未画”,表达了诗人期待能与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探讨这未尽的山水之画,深化了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共鸣。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哲学思想。
鹄立通明殿。又重逢、揆余初度,梦庚华旦。
不学花奴簪红槿,且看秋香宜晚。
任甲子、从新重换。
天欲东都修车马,故降神生甫维周翰。
歌崧岳,咏江汉。明堂朝罢夷琛献。
引星辰、万人共听,风尘长算。
清昼山东诸将捷,席卷黄河两岸。
问谁在、玉皇香案。
师保万民功业别,向西京、原庙行圭瓒。
定郏鄏,卜瀍涧。
阿师从何来,最是两肩苦。
一头载梵书,一头荷慈母。
至今江上松,东西随仰俯。
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
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
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
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
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
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
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