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师从何来,最是两肩苦。
一头载梵书,一头荷慈母。
至今江上松,东西随仰俯。
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
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
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
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
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
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
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
阿师从何来,最是两肩苦。
一头载梵书,一头荷慈母。
至今江上松,东西随仰俯。
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
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
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
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
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
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
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
阿师从何来,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僧人肩负重担的艰辛情景。"最是两肩苦"四字,生动表达了其辛劳与不易。梵书与慈母的对举,不仅展示了僧人的文化修养和孝道,更暗示了其内心的精神追求与人文关怀。
至今江上松,设定了诗歌的情境,此处之"松"已非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承载着时间的印记与历史的沉淀。"东西随仰俯"一句,则形象地展现了僧人在松树下的祈愿与冥想。
"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物件寄予情感的理解和信仰的虔诚。"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则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既表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其超脱尘世、向往净土的心境。
接下来的"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两句,以神话中的元素烘托出一番超自然的壮丽景象。"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则转入沉思往事,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宿命和世间因缘的深刻领悟。
"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两句,以轻盈飘逸之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待遇事物的态度与情怀。"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则又回到现实世界,对生命的珍视与土地的依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先祖的纪念与尊崇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清净世界的情怀。诗中融合了自然美景、宗教信仰和个人情感,构筑出一个既有形象,又充满深意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