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堂前老松状如偃盖或云即摩顶松也松产茯苓为人窃去松今不存因栽数小松补其处书此诗壁上》
《西堂前老松状如偃盖或云即摩顶松也松产茯苓为人窃去松今不存因栽数小松补其处书此诗壁上》全文
宋 / 李石   形式: 古风

阿师从何来,最是两肩苦。

一头载梵书,一头荷慈母。

至今江上松,东西随仰俯。

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

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

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

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

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

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

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

(0)
翻译
阿师从何处来,肩负的辛劳最深沉。
一头扛着佛经,一头背负着慈母的期望。
直到如今江边松,东歪西倒随风倾。
这松树岂有情感,却铭记着佛祖的教诲。
松根下白衣仙人,日日夜夜放出祥光。
它轻盈飞升紫霄,如蛰伏的龙带来风雨。
我来此领悟前生缘分,父老乡亲指着那堵墙。
风花成为我们的坐席,经草伴我步步前行。
重新栽种生机勃发,只需小小一步之地。
将来这里,十八公会记住这是初祖之地。
注释
阿师:对僧人的尊称。
两肩苦:形容肩负的重大责任。
梵书:佛教经典。
荷:承担。
江上松:象征坚韧不屈的生命力。
摩顶:佛教徒行礼时触头顶以示尊敬。
白衣仙:指修行者或仙人。
紫霄:道教中指天宫。
蛰龙:比喻潜在的力量。
环堵:简陋的房屋。
风花:形容自然景色。
经草:佛经和草木,象征佛法与自然。
合抱:两手合围的宽度,形容树木粗大。
十八公:可能指代某位尊长或后世子孙。
鉴赏

阿师从何来,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僧人肩负重担的艰辛情景。"最是两肩苦"四字,生动表达了其辛劳与不易。梵书与慈母的对举,不仅展示了僧人的文化修养和孝道,更暗示了其内心的精神追求与人文关怀。

至今江上松,设定了诗歌的情境,此处之"松"已非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承载着时间的印记与历史的沉淀。"东西随仰俯"一句,则形象地展现了僧人在松树下的祈愿与冥想。

"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物件寄予情感的理解和信仰的虔诚。"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则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既表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其超脱尘世、向往净土的心境。

接下来的"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两句,以神话中的元素烘托出一番超自然的壮丽景象。"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则转入沉思往事,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宿命和世间因缘的深刻领悟。

"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两句,以轻盈飘逸之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待遇事物的态度与情怀。"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则又回到现实世界,对生命的珍视与土地的依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先祖的纪念与尊崇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清净世界的情怀。诗中融合了自然美景、宗教信仰和个人情感,构筑出一个既有形象,又充满深意的艺术世界。

作者介绍

李石
朝代:宋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猜你喜欢

偈颂六十五首·其七

有句无句,如藤倚树。石裂崖崩,毒蛇当路。

树倒藤枯,悉哩苏嚧。

(0)

禅人请赞·其六

德山临济,棒喝交驰。云门顾鉴,总是愚痴。

唯有径山无伎俩,握拳端坐眼如眉。

(0)

偈颂六十五首·其八

云开千嶂出,木落一枝分。

相见又无事,不来还忆君。

(0)

寿傅守·其六

桃花綵绶俨仙衣,宝带垂金腹十围。

五马人生真可贵,更欣桑梓共分辉。

(0)

山居即事·其八

径转危峰逼,遍令两眼明。

凉风吹咏思,幽竹送寒声。

砧响家家急,溪阴寸寸生。

含情不得语,拂石记闲名。

(0)

春日郊行·其二

城外春风满酒旗,吟怀长恨负芳时。

东林夫子知予意,载我而今唱和诗。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