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霜雪死,半天河汉斜。
竹含轻紫粉,梅发淡红花。
蘸甲香醪酽,搔头垢发华。
北亭欢宴罢,灯烛夜明沙。
百草霜雪死,半天河汉斜。
竹含轻紫粉,梅发淡红花。
蘸甲香醪酽,搔头垢发华。
北亭欢宴罢,灯烛夜明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夜宴饮后的宁静景象。首句“百草霜雪死”以“死”字形象地表现了严冬时节万物凋零的凄凉之感,与后文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接着,“半天河汉斜”一句,通过描绘天空中银河倾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竹含轻紫粉,梅发淡红花”两句,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子在霜雪覆盖下仍显坚韧,梅花在严寒中绽放的美丽画面,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生命的顽强。这里的“轻紫粉”和“淡红花”不仅色彩搭配和谐,也暗示了生命力的复苏。
“蘸甲香醪酽,搔头垢发华”则将视角转向宴饮的场景,通过“香醪”(美酒)和“垢发华”(头发因欢愉而显得光华)的描写,展现了宴会上人们欢聚一堂、畅饮畅谈的欢乐气氛。这里“蘸甲”(指饮酒时用手指蘸酒)的动作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宴饮的热闹场面。
最后,“北亭欢宴罢,灯烛夜明沙”两句,以宴会结束后的场景收尾,通过“北亭”、“灯烛”和“夜明沙”等意象,渲染出一种虽宴席已散,但余音绕梁、灯火映照沙地的温馨与宁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宴饮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冬日夜晚的静谧与生机,以及人们在寒冷季节里寻求温暖、享受欢聚的美好情感。
敛吴云,翠奁推上红晴。
渺澄流、鳞光寒碎,远峰螺绀低凝。
杏香引、画船影湿,柳阴趁、骄马蹄轻。
桥限宽平,堤横南北,去来人入绣围行。
渐际晚,梅妆游困,十里曳歌声。
苍烟润,飞鸦妒春,一梦催醒。
认名园、当时宴幸,缆痕犹在危亭。
露花浓、静迎直砌,雾藓冷、淡护飞甍。
几对东风,留连丽景,年□□老越山青。
夜深月、照人依旧,何处最关情。
欢娱地,星移世换,客恨还盈。
休羡莺花,春富贵、韶光九十。
最好是、清秋时候,人间何夕。
天上紫云车趣驾,殿中青鸟音传实。
正女牛、南极一齐明,光相敌。诗在手,堂趋北。
染毫处,池翻黑。看回鸾飞诰,宠封新国。
福比箕畴兼备五,寿除彭祖千中一。
更好将、大衍数重推,来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