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耳蓬□色似烧,晚山归负错薪翘。
逢人犹作娇羞态,无力轻将手托腰。
挛耳蓬□色似烧,晚山归负错薪翘。
逢人犹作娇羞态,无力轻将手托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场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和田人家中的一幕。"挛耳蓬□色似烧",可能是指田间的作物如高粱或稻穗在夕阳下呈现出火红的颜色,"挛耳蓬"可能是形容其饱满而弯曲的样子。"晚山归负错薪翘",则描绘了农夫们背着柴火归来,山路崎岖,柴捆高耸,形象生动。
"逢人犹作娇羞态",诗人赋予了这些农具或农作物以人的感情,它们仿佛含羞带怯,带有几分俏皮。"无力轻将手托腰",可能是形容农夫们背负重物时的疲惫状态,却又不得不支撑着前行,展现出他们的坚韧与辛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宋朝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温馨,以及人们对自然和劳动的敬畏之情。赵希逢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功名贵早达,时俗轻小官。
念子两未适,出门何独欢。
古贤有禄仕,先圣戒色难。
义慊固为美,势卑岂足叹。
采兰岁云暮,接淅心不安。
宛转腰间丝,崔嵬头上冠。
车马有光辉,里闾有耸观。
勉旃爱玉体,自致青云端。
薄薄云蔽日,凄凄寒中人。
飞飞燕归蛰,漠漠雁来宾。
送子独无友,悲秋空病身。
登山复临水,便觉二毛新。
三年不相见,相见当何时。
曩别不谓久,后期庸可知。
周南滞留地,宿昔太史悲。
春草愁山中,王孙发垂丝。
怀宝常若迷,献玉常若疑。
闻君已屡荐,终岁独差池。
得鹿在诡遇,亡羊实多岐。
著书成自乐,回首空相思。
道悠寄先觉,神契无近知。
彼美羊公意,今在岘山诗。
陵谷非一变,荣名独至兹。
当时偶然语,正与来者期。
慷慨激悲歌,崔嵬构丛祠。
怀哉千岁后,慰此江汉思。
公亦蹈前人,方为帝王师。
奋笔成不朽,何啻中亭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