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葛岭初阳台》
《登葛岭初阳台》全文
清 / 俞明震   形式: 古风

朝寻外湖山,暮踏里湖月。

烟水小朝廷,南渡君臣热。

湖山非霸图,代谢同驹隙。

至今葛岭旁,蜃楼幻金碧。

今日天气寒,凭高风猎猎。

钱江背城去,团团一湖白。

从知止水清,不共惊涛没。

悠然物外身,眼底惟秋色。

雁背看斜阳,霜天下红叶。

莫问半閒堂,草间鸣蟋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葛岭初阳台上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与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首句“朝寻外湖山,暮踏里湖月”以时间的流转引出对湖山美景的探寻,早晨寻找着外湖的山峦,傍晚踏着里湖的月光归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接着,“烟水小朝廷,南渡君臣热”一句,将自然景观与历史背景巧妙结合,暗示了南宋时期君臣南迁的历史事件,通过“烟水”、“小朝廷”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湖山非霸图,代谢同驹隙”则进一步揭示了自然与历史的永恒循环,山水并非权力的象征,它们的更迭如同骏马穿过缝隙一般迅速,强调了时间和变化的不可逆转性。

“至今葛岭旁,蜃楼幻金碧”描绘了葛岭边的景象,仿佛海市蜃楼般金碧辉煌,既是对眼前景致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

“今日天气寒,凭高风猎猎”转而描写当下,天气寒冷,站在高处感受到凛冽的风,既有对现实环境的描述,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投射。

“钱江背城去,团团一湖白”中“钱江”指的是钱塘江,与“湖”形成对比,钱江奔腾而去,湖面则平静如镜,展现了不同自然景观的特色。

“从知止水清,不共惊涛没”通过“止水”与“惊涛”的对比,表达了对宁静与动荡、稳定与变化之间关系的思考,止水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而惊涛则代表外界的波动与挑战。

“悠然物外身,眼底惟秋色”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眼中所见唯有秋天的景色,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自然的和谐。

“雁背看斜阳,霜天下红叶”描绘了雁群在夕阳下飞行,霜天中的红叶,是自然界的美丽瞬间,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最后,“莫问半閒堂,草间鸣蟋蟀”以“半閒堂”为题,暗示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即使是在草间的蟋蟀声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作者介绍
俞明震

俞明震
朝代:清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
猜你喜欢

辰溪山塘驿二首有引·其二

山塘花下酌,仍忆令君香。

岭树遮炎暑,溪风纳午凉。

卑枝含万绿,韡萼擅群芳。

对此烦襟豁,浑忘在异乡。

(0)

答族侄子馨旅中见怀

露气沾残暑,秋声送早凉。

琴樽怜夜月,书剑返江乡。

何日云鹏起,他山雾豹藏。

主人能爱客,旅思不须伤。

(0)

惜春四首·其一

客舍馀三月,尘途又一春。

光阴频改岁,风物却愁人。

桃李俱成实,葵榴复渐新。

重来双语燕,如解识相亲。

(0)

方生志赓自三吴归索一言以寿其尊人为赋二首·其二

旧业资青简,传家事素王。

问奇杨子宅,通德郑公乡。

岁月看逾远,诗书泽未央。

冈陵何所颂,承志在明光。

(0)

周博士招同观灯四首·其一

改岁风初暖,良宵月更新。

一时俱逆旅,万户却同春。

对语何妨久,相酬不厌频。

周郎能顾曲,徙席正堪亲。

(0)

又和元夕四首·其三

节是三元夜,家同万石君。

宾筵元自羙,众乐总堪群。

授简多吟雪,当歌尚遏云。

笳声何处急,莫向此中闻。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