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白莲社,郁若人天师。
破戒饮陶令,违誓过虎溪。
远方一大笑,陶意竟攒眉。
乃知病维摩,不受弥勒窥。
何物陆道士,千载亦传疑。
远公白莲社,郁若人天师。
破戒饮陶令,违誓过虎溪。
远方一大笑,陶意竟攒眉。
乃知病维摩,不受弥勒窥。
何物陆道士,千载亦传疑。
这首诗《题三笑图》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描绘“三笑”这一典故,展现了对远公、陶潜、弥勒等人物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首句“远公白莲社,郁若人天师”,开篇即点出远公(即东晋高僧慧远)与白莲社的关系,暗示其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犹如人间的导师。接着“破戒饮陶令,违誓过虎溪”,以“破戒”和“违誓”两词,形象地描绘了远公与陶潜(即东晋诗人陶渊明)之间的交往,虽有违背戒律或誓言之处,却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与相互理解。
“远方一大笑,陶意竟攒眉”,进一步描述了“三笑”的场景,通过“大笑”与“攒眉”的对比,展现了人物情感的复杂性与深度。这里不仅有欢笑的愉悦,也有眉头紧锁的深思,反映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乃知病维摩,不受弥勒窥”,借维摩诘(即印度佛教中的一位菩萨)之口,表达了对远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远公的智慧与超凡脱俗,不为世俗所拘束。
最后,“何物陆道士,千载亦传疑”,将话题转向陆道士,提出疑问,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表达了对传统与创新、保守与开放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三笑”这一典故的描绘与解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以及对人性、友情、智慧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
紫宸朝罢,东风吹到谪仙家。貂裘抖擞尘沙。
一室窗明几净,人境独清华。
有息斋名画,殿帅高茶。主人意佳。道分手、即天涯。
何事相逢不饮,戚戚嗟嗟。
黄封旋拆,有鹅腊、鸡朐与兔羓。公不饮、孤负梅花。
寸明,真灵通慧,无挂碍清凉。华混世,人笑似风狂。
祖丘刘谭马,消灭、万虑俱忘。
猿住,通道德,岂肯外昭彰。
分清静妙,婴男姹,云路休忙。虚无造化,汞结铅光。
兀腾腾飘逸,贩骨、趖了无常。
袍侣,公甘镇,诗挈满庭芳。
万恶心除,千思意泯,自然罪病消亡。
寸灵念道,动静两俱忘。
清志如庞似许,任云水、到处为乡。
仙家好,茅斋幽阒,胜似住高堂。无忙。
看古教,顿明至理,上运三光。
也不须昼夜,数墨寻行。
养就真铅真汞,蜕形去、天地难量。
碧霄外,大罗归去,重礼马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