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腰身。楼头眼色,烟外眉痕。
载酒人归,渡江歌杳,何处香尘。一钩残月如银。
带惨绿、藏鸦未匀。风调当年,鬓丝今日,伤别伤春。
画里腰身。楼头眼色,烟外眉痕。
载酒人归,渡江歌杳,何处香尘。一钩残月如银。
带惨绿、藏鸦未匀。风调当年,鬓丝今日,伤别伤春。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悼亡的主题,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
词中运用了“画里腰身”、“楼头眼色”、“烟外眉痕”等形象化的语言,将逝者的形象与周围的景物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哀婉而凄美的氛围。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逝者生前的美丽,也暗示了其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载酒人归,渡江歌杳,何处香尘”,通过追忆往昔相聚的欢乐场景,表达了对逝者离去后孤独与空虚的感慨。这里,“载酒人归”象征着过去的欢聚,“渡江歌杳”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相聚的不再,而“何处香尘”则进一步强调了逝者留下的痕迹已随时间消散,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与遗憾。
“一钩残月如银。带惨绿、藏鸦未匀”,这一句以残月为喻,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凄凉,也暗含了对逝者离世后,生活中的美好与光明逐渐黯淡的感慨。同时,“带惨绿、藏鸦未匀”通过色彩与景象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哀愁的情绪。
“风调当年,鬓丝今日,伤别伤春”,这几句直接表达了对逝者生前与现在的对比,以及对分别与季节更迭带来的伤感。通过“风调当年”与“鬓丝今日”的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也表达了对逝者青春岁月的怀念。而“伤别伤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深深哀痛和对季节变换引发的自然与人生哲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深情的笔触,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深刻地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与哀思,展现了悼亡主题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