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平田稻正青,肩舆轧轧趁新晴。
髼头奴子无拘束,牛背醉眠歌太平。
野水平田稻正青,肩舆轧轧趁新晴。
髼头奴子无拘束,牛背醉眠歌太平。
这首诗描绘的是宋代诗人赵崇嶓在临汝道中的所见所感。首句"野水平田稻正青",展现出一幅田园风光图,田野里的稻谷正值青葱茂盛的季节,水面平静如镜,映照着稻田的绿色,显得生机盎然。接着的"肩舆轧轧趁新晴",通过"肩舆"(人力车)的滚动声和"新晴"的天气,描绘出行者的轻松愉悦心情,趁着雨后天晴赶路,声音和谐,气氛愉快。
"髼头奴子无拘束"一句,"髼头奴子"可能是指随行的仆人,他们的发型蓬松,形象活泼,没有世俗的拘束,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最后的"牛背醉眠歌太平"更是点睛之笔,农夫在牛背上酣睡,歌声悠扬,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满足,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通过人物的活动和心境,展现了宋代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祥和,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生苦不早,已后朱紫阳。
居近世未远,颇亦承馀光。
恭惟紫阳翁,派接周程张。
实学有实用,为世作舟航。
古人不可见,来者犹有望。
紫山豪杰士,理学望北方。
帝忧浙右民,烦公持台纲。
吾道无南北,得志同济量。
我亦忝诸生,得升绣衣堂。
厥今民凋瘵,如疾居膏肓。
弃捐不自保,况复有蓄藏。
吏贪不加恤,乘时肆夺攘。
愿公活斯民,风俗还虞唐。
本斋之孙盛词华,下视流辈十倍过。
家书虽散尚千卷,其奈储无儋石何。
二昆研席相与共,勘辨不遣毫发讹。
一朝束书慈湖去,慈湖之学自象梭。
人之高明骛高远,不由梯级陡上坡。
而其下者保固陋,终岁无路登嵯峨。
万形惟实乃无弊,此道自古传思轲。
慈湖论心论无我,真意初不烦镌磨。
虚明一语更超绝,不肯与人同其波。
却笑禅宗用心错,我每读此毋麾哦。
微言日绝诸老尽,独抱永感如宿疴。
君家诗友讲贯熟,持之以注岂在他。
我耕我穫粒我腹,而彼徒梦笠与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