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拜墓不胜哀,泪洒东风奠一杯。
芳草青烟寒食节,几家坟上子孙来。
怜君拜墓不胜哀,泪洒东风奠一杯。
芳草青烟寒食节,几家坟上子孙来。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答蒋立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物的融合,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思。
首句“怜君拜墓不胜哀”,开篇即点出主题,以“怜”字表达对逝者的同情与哀悼之情,一个“不胜哀”则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沉重悲痛,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泪洒东风奠一杯”,将个人的哀思与自然界的景象相融合,通过“泪洒东风”的形象描绘,不仅渲染了悲伤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同时,“奠一杯”这一动作,既是对逝者的祭奠,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后两句“芳草青烟寒食节,几家坟上子孙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芳草萋萋,青烟袅袅,这既是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而“几家坟上子孙来”则描绘了一幅传统节日中家族团聚、祭扫先人的温馨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对祖先的敬仰之情。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节日的气氛,更蕴含了对生命传承与家族血脉延续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哀而不伤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观与社会习俗的交织,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君不见万岁山下、天池中,赪鲂赤鲤森蚁蜂。
荷阴柳影护深碧,扬鬐鼓鬣何憧憧!
恩波浩荡得所托,异日或可随云龙。
乘舆北狩未及远,鱼已就戮遭群凶。
公然白日恣窃盗,得钱聊复斗酒供。
圣恩自谓守禦固,岂知守者元非忠?
群鲜无知固可负,忍负主意将为容。
又不见苍生与鱼正相似,托身天池尚如此。
君不见车如流水马如龙,大道长驱耳生风。
床头黄金借颜色,快意正在一日中。
又不见车如鸡栖马如狗,侧足旁趋面生垢。
投人不遇刺欲漫,失意宁论百年后。
凫胫自短鹤自长,颠倒万事未可量。
西来江水东流去,白日竟是为谁忙。
且当开尊酌美酒,起舞顿足歌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