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西明寺攻文僧林复上人房》
《题西明寺攻文僧林复上人房》全文
唐 / 李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谁寄湘南信,阴窗砚起津。

烧痕碑入集,海角寺留真。

楼憩长空鸟,钟惊半阙人。

御沟圆月会,似在草堂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西mínggōngwénsēnglínshàngrénfáng
táng / dòng

shuíxiāngnánxìnyīnchuāngyànjīn

shāohénbēihǎijiǎoliúzhēn

lóuchángkōngniǎozhōngjīngbànquērén

gōuyuányuèhuìzàicǎotángshēn

翻译
谁人将信送到湘南,阴暗的窗户下研磨墨汁润笔。
碑文上的火烧痕迹被收录成集,遥远的海边寺庙里珍藏着真迹。
楼阁中歇息,仰望天空飞鸟,钟声惊动了半座城的人。
想象着御沟边的圆月聚会,仿佛我身处在草堂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作品,名为《题西明寺攻文僧林复上人房》。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建筑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怀念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谁寄湘南信,阴窗砚起津。"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孤寂的情境。"谁寄湘南信"可能是指有人在遥远的地方写下了思念之情,而"阴窗砚起津"则是说在阴暗的窗前,墨渍如同小溪流淌,传达出诗人静夜里对远方亲友或故土的深切思念。

"烧痕碑入集,海角寺留真。"

这两句表明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和文化遗产的珍贵。"烧痕碑入集"可能是指某些碑文因为年久失修而出现裂痕,但这些都被收录在书集中,成为了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而"海角寺留真"则暗示了即便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也保留着纯净不受污染的真实存在。

"楼憩长空鸟,钟惊半阙人。"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楼憩长空鸟"可能是说在高高的楼台上,有鸟儿展翅飞翔于广阔的天空之中,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而"钟惊半阙人"则是指寺庙中的钟声突然响起,让正在沉思的人们感到意外,但这种意外带来的是心灵上的震撼和清醒。

"御沟圆月会,似在草堂身。"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御沟圆月会"可能是指在皇帝赐名的河流边上,举行了赏月之会,月亮如同圆盘悬挂于天际。而"似在草堂身"则是说诗人仿佛置身于古时文人聚集的草堂之中,与古代文人的精神相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寺庙、自然景物和历史文化遗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以及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作者介绍
李洞

李洞
朝代:唐   字:才江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初冬游香山即事杂咏五首·其五

青云深处隐厜㕒,万里来参方寸奇。

山半灵泉谁挹注,只疑天酒贮天池。

(0)

七月朔日闻蛩·其二

往岁立秋蚤,闻蛩常六月。

孰知彼跂脉,乃不让时节。

幽韵砌下添,逸兴枕边发。

披襟步檐巡,明河向西没。

(0)

董邦达山水八帧·其二

霜叶丹以黄,高低镂层岫。

熠煜霞光映,飒沓风声逗。

妙哉浣花句,过云开锦绣。

(0)

题张鹏翀翠巘高秋图用其韵作七古示之

问我绘事应师谁,横岭近在帝城西。

从来师心非所贵,师古道远劳攀跻。

鹏翀汝诗脱筌蹄,欲侔元白志不低。

我於诗画涉藩篱,安能示汝匪手㩦。

得其环中游方外,畴谓半偈非全提。

佳节展汝山水奇,兴酣走笔一漫题。

黄花笑我拈吟髭,萧萧写影临清溪。

(0)

读史

亭午日正长,广殿凉飔起。

御园隔烦嚣,梧竹清且美。

翩翾蜂蝶翅,芬馨花药蕊。

万几此少暇,凭几自读史。

於焉鉴兴亡,因之辨臧否。

遥遥千载间,公论赖有此。

(0)

从军行六首·其一

刁斗声传催蓐食,挺戈跃马过萧关。

金疮昨夜元戎吮,为报闺人哭不还。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