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未见泉,泠泠已盈耳。
洗耳兼洗心,浩若无尽水。
以彼活泼机,悟兹静深理。
石阑护坛高,藤萝俯涧底。
树根托虚无,壁立忧倾圮。
天乔互撑拄,绿映须眉喜。
六月森阴寒,万籁增清美。
一杯祷山灵,住山从此始。
何处无林泉,不归吾老矣。
入门未见泉,泠泠已盈耳。
洗耳兼洗心,浩若无尽水。
以彼活泼机,悟兹静深理。
石阑护坛高,藤萝俯涧底。
树根托虚无,壁立忧倾圮。
天乔互撑拄,绿映须眉喜。
六月森阴寒,万籁增清美。
一杯祷山灵,住山从此始。
何处无林泉,不归吾老矣。
这首清代诗人祖之望的《观音岩》描绘了作者在观音岩处的所见所感。首句“入门未见泉,泠泠已盈耳”以听觉入诗,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泉水泠泠作响,引人入胜。接着,“洗耳兼洗心,浩若无尽水”表达了洗去尘嚣,净化心灵的感受,将自然的宏大与内心的宁静巧妙融合。
“以彼活泼机,悟兹静深理”进一步揭示出作者从泉水的动态中领悟到静谧深邃的哲理,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和共鸣。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石栏、藤萝、树根和壁立的山岩,展现了观音岩环境的险峻与生机,以及对山体稳定的忧虑。
“天乔互撑拄,绿映须眉喜”描绘了山势如天柱般挺拔,绿色植被映衬下的喜悦之情。而“六月森阴寒,万籁增清美”则写出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此处依然清凉宜人,万物和谐,增添了清幽之美。
最后,诗人以“一杯祷山灵,住山从此始”表达对山神的敬仰和对在此隐居生活的向往,结尾“何处无林泉,不归吾老矣”则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深深期待,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情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
满魄断埃氛,牵吟并舍闻。
一年唯此夜,到晚愿无云。
待赏从初出,看行过二分。
严城亦已闭,悔不预期君。
玉座新规盛,金章旧制非。
列城初执礼,清庙重垂衣。
不睹千箱咏,翻愁五稼微。
祇将蘋藻洁,宁在饩牢肥。
徙市行应谬,焚巫事亦违。
至诚期必感,昭报意犹希。
海日明朱槛,溪烟湿画旗。
回瞻郡城路,未欲背山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