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闻有蒯先生,二十馀年道不行。
抵掌曾论天下事,折腰犹悟俗人情。
老还上国欢娱少,贫聚归资结束轻。
迁客临流倍惆怅,冷风黄叶满山城。
早年闻有蒯先生,二十馀年道不行。
抵掌曾论天下事,折腰犹悟俗人情。
老还上国欢娱少,贫聚归资结束轻。
迁客临流倍惆怅,冷风黄叶满山城。
这首诗是由唐末宋初的文学家徐铉所作,名为《送蒯司录归京》。从字里行间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
“早年闻有蒯先生,二十馀年道不行。”开篇便是对友人蒯先生早年的印象,二十多年过去了,他那时的壮志凌云如今已难以为继。这里流露出一种岁月沧桑、英雄末路的情感。
“抵掌曾论天下事,折腰犹悟俗人情。”诗人回忆起蒯先生当年与自己一起探讨天下的宏大理想,如今虽然身处低微,但仍旧能洞察世间的悲欢离合。这两句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
“老还上国欢娱少,贫聚归资结束轻。”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归故土的欢乐不多,但即便是贫穷的生活,只要能够收尾,也算是一种轻松。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晚期的豁达态度。
“迁客临流倍惆怅,冷风黄叶满山城。”而对于远行的朋友来说,站在河边,更增添了一份离愁别绪。寒风吹过,满山的枯叶都在诉说着秋天的寂寞和凄凉。这两句描绘出一种秋末的萧瑟景象,以及人生旅途中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转、时光易逝以及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豁达与对朋友深情厚谊的情怀。这不仅是一首送别之作,更是一曲对人生哲理的深沉吟咏。
水墨古画山石屏,雷起龙蛇枯木藤。
石囊嵌空自宫室,六月卷簟来曲肱。
松风琴瑟心可写,水寒瓜李嚼明冰。
却登夏畦视耘耔,烘颜炙背栖苍蝇。
闻道九衢尘作雾,乌靴席帽如馈蒸。
归尝玉粒不敢饱,高车驷马何能乘。
村南村北禾黍黄,穿林入坞岐路长。
据鞍梦归在亲侧,弟妹妇女笑两厢。
甥侄跳梁暮堂下,惟我小女始扶床。
屋头扑枣烂盈㪷,嬉戏欢争挽衣裳。
觉来去家三百里,一园兔丝花气香。
可怜此物无根本,依草著木浪自芳。
风烟雨露非无力,年年结子飘路傍。
不如归种秋柏实,他日随我到冰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