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蒯司录归京》
《送蒯司录归京》全文
唐 / 徐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早年闻有蒯先生,二十馀年道不行。

抵掌曾论天下事,折腰犹悟俗人情。

老还上国欢娱少,贫聚归资结束轻。

迁客临流倍惆怅,冷风黄叶满山城。

(0)
翻译
早年听说有位蒯先生,二十多年却未能践行道义。
他曾在交谈中论及天下大事,即使屈身仍能洞察世俗人情。
年老时回到京城的乐趣减少,因贫穷财物积累也寥寥无几。
被贬谪的人面对江水更增惆怅,冷风吹过,黄叶飘满山城。
注释
早年:指过去的某个时期。
蒯先生:具体人物,可能是诗人所敬仰的人物。
道不行:未能实践或推行自己的主张。
抵掌:击掌交谈,表示热烈讨论。
折腰:弯腰,比喻屈服于世俗。
俗人情:世俗的情感和观念。
上国:京城,指政治中心。
贫:贫穷。
归资:回家的财物。
结束:财物、财产。
迁客:被贬谪的人。
临流:面对流水。
倍惆怅:更加感到悲伤和失落。
冷风黄叶:秋季景象,象征凄凉。
满山城:遍布整个山城。
鉴赏

这首诗是由唐末宋初的文学家徐铉所作,名为《送蒯司录归京》。从字里行间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

“早年闻有蒯先生,二十馀年道不行。”开篇便是对友人蒯先生早年的印象,二十多年过去了,他那时的壮志凌云如今已难以为继。这里流露出一种岁月沧桑、英雄末路的情感。

“抵掌曾论天下事,折腰犹悟俗人情。”诗人回忆起蒯先生当年与自己一起探讨天下的宏大理想,如今虽然身处低微,但仍旧能洞察世间的悲欢离合。这两句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

“老还上国欢娱少,贫聚归资结束轻。”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归故土的欢乐不多,但即便是贫穷的生活,只要能够收尾,也算是一种轻松。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晚期的豁达态度。

“迁客临流倍惆怅,冷风黄叶满山城。”而对于远行的朋友来说,站在河边,更增添了一份离愁别绪。寒风吹过,满山的枯叶都在诉说着秋天的寂寞和凄凉。这两句描绘出一种秋末的萧瑟景象,以及人生旅途中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转、时光易逝以及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豁达与对朋友深情厚谊的情怀。这不仅是一首送别之作,更是一曲对人生哲理的深沉吟咏。

作者介绍
徐铉

徐铉
朝代:唐   字:鼎臣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生辰:916年—991年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猜你喜欢

颐轩诗六首·其四

辱莫辱多欲,乐莫乐无求。

人生强学耳,万古一东流。

(0)

鄂州节推陈荣绪惠示沿檄崇阳道中六诗老懒不能追韵辄自取韵奉和·其三中秋山行怀子兴节判

俗物常偪塞,令人眼生白。

永怀洛阳人,谈诗论画壁。

青山吐秋月,阻作南楼客。

但歌靡盬诗,赏此无瑕璧。

(0)

息暑岩

水墨古画山石屏,雷起龙蛇枯木藤。

石囊嵌空自宫室,六月卷簟来曲肱。

松风琴瑟心可写,水寒瓜李嚼明冰。

却登夏畦视耘耔,烘颜炙背栖苍蝇。

闻道九衢尘作雾,乌靴席帽如馈蒸。

归尝玉粒不敢饱,高车驷马何能乘。

(0)

借景亭

青神县中得两张,爱民财力惟恐伤。

二公身安民乃乐,劝葺城头五月凉。

竹铺不涴吴绫袜,东西开轩荫清樾。

当官借景不伤民,恰似凿池取明月。

(0)

临河道中

村南村北禾黍黄,穿林入坞岐路长。

据鞍梦归在亲侧,弟妹妇女笑两厢。

甥侄跳梁暮堂下,惟我小女始扶床。

屋头扑枣烂盈㪷,嬉戏欢争挽衣裳。

觉来去家三百里,一园兔丝花气香。

可怜此物无根本,依草著木浪自芳。

风烟雨露非无力,年年结子飘路傍。

不如归种秋柏实,他日随我到冰霜。

(0)

戏题斌老所作两竹梢

老竹帖妥不作奇,嫩篁翘翘动风枝。

是中有目世不知,吾宗落笔风烟随。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