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风不崇朝,骤雨不终日。
清寒入絺绤,御袷有馀郁。
天时不能调,人事那可必。
清灯耿孤窗,万籁助飗飘。
忧愁从中来,起坐发屡栉。
丈夫属有念,功名乃馀物。
突兀万间屋,此意何时毕。
长吟答寒螀,四壁转萧瑟。
飘风不崇朝,骤雨不终日。
清寒入絺绤,御袷有馀郁。
天时不能调,人事那可必。
清灯耿孤窗,万籁助飗飘。
忧愁从中来,起坐发屡栉。
丈夫属有念,功名乃馀物。
突兀万间屋,此意何时毕。
长吟答寒螀,四壁转萧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伯熊的《枕上》,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处的感受。首句“飘风不崇朝,骤雨不终日”以自然现象起兴,暗示世事无常,变化迅速。接着,“清寒入絺绤,御袷有馀郁”写出了秋夜的清冷,即使身着厚衣,内心仍有郁结。诗人感慨“天时不能调,人事那可必”,表达对命运无常和人事难料的无奈。
“清灯耿孤窗,万籁助飗飘”通过孤灯和深夜的寂静,渲染出一种孤独与落寞的氛围。诗人的情绪进一步深化:“忧愁从中来,起坐发屡栉”,内心的忧虑让他辗转反侧。他认识到“丈夫属有念,功名乃馀物”,意识到追求功名并非生活的全部,人生的意义超越了世俗的成就。
最后两句“突兀万间屋,此意何时毕”表达了诗人对于宏图大志难以实现的感叹,而“长吟答寒螀,四壁转萧瑟”则以蝉鸣声衬托出环境的凄凉,以及诗人内心的寂寥。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较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