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枕上》
《枕上》全文
宋 / 郑伯熊   形式: 古风

飘风不崇朝,骤雨不终日。

清寒入絺绤,御袷有馀郁。

天时不能调,人事那可必。

清灯耿孤窗,万籁助飗飘。

忧愁从中来,起坐发屡栉。

丈夫属有念,功名乃馀物。

突兀万间屋,此意何时毕。

长吟答寒螀,四壁转萧瑟。

(0)
注释
飘风:暴风。
崇朝:一个早晨。
骤雨:急雨。
终日:整天。
絺绤:细葛布。
御袷:夹衣。
馀郁:闷热。
天时:天气。
人事:人事。
清灯:明亮的灯火。
耿:照耀。
万籁:万物声音。
飗飘:风吹过的声音。
屡栉:梳理思绪。
丈夫:男子汉。
属:有所。
功名:功名利禄。
馀物:附属品。
突兀:高耸。
屋:房屋。
寒螀:寒蝉。
萧瑟:萧索、凄凉。
翻译
暴风不会持续一个早晨,急雨不会整天不停。
清冷的寒气穿透细葛布,穿着夹衣还感到闷热。
天气的变化无法调节,人事又怎能预料周全。
明亮的灯火照在孤独的窗户上,万籁俱寂中只有风吹过的声音。
忧虑从内心滋生,起身坐下梳理思绪。
男子汉有所追求,功名利禄只是附属品。
众多房屋高耸,这种追求何时能了结。
我长声吟唱回应寒蝉,四周墙壁回荡着萧瑟之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伯熊的《枕上》,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处的感受。首句“飘风不崇朝,骤雨不终日”以自然现象起兴,暗示世事无常,变化迅速。接着,“清寒入絺绤,御袷有馀郁”写出了秋夜的清冷,即使身着厚衣,内心仍有郁结。诗人感慨“天时不能调,人事那可必”,表达对命运无常和人事难料的无奈。

“清灯耿孤窗,万籁助飗飘”通过孤灯和深夜的寂静,渲染出一种孤独与落寞的氛围。诗人的情绪进一步深化:“忧愁从中来,起坐发屡栉”,内心的忧虑让他辗转反侧。他认识到“丈夫属有念,功名乃馀物”,意识到追求功名并非生活的全部,人生的意义超越了世俗的成就。

最后两句“突兀万间屋,此意何时毕”表达了诗人对于宏图大志难以实现的感叹,而“长吟答寒螀,四壁转萧瑟”则以蝉鸣声衬托出环境的凄凉,以及诗人内心的寂寥。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较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郑伯熊

郑伯熊
朝代:宋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国子监丞、著作佐郎兼太子侍读,婺州知州、宁国知府等职。任上曾设书院印行二程之书,聚生徒二百余人,亲临教授。 郑伯熊继承和发扬洛学与关学,叶适、陈亮亦曾向他问学。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等。
猜你喜欢

随隐为祝南山赋

踪迹何拘似白云,不专丘壑避红尘。

田堪耕稼即莘野,水可钓鱼皆渭滨。

无碍滞心宁择地,有幽闲处便容身。

一筇忽入青山去,岂是终南捷径人。

(0)

寄云谷王府判

曾记还家日,重来约夏初。

自从一别后,又是十年馀。

原宪非关病,嵇康懒读书。

无从问消息,近况果何如。

(0)

枕易

古鼎烟销倦点朱,翛然高卧夜寒初。

四檐寂寂半床梦,两鬓萧萧一卷书。

日月冥心知代谢,阴阳回首验盈虚。

起来万象皆吾有,收拾乾坤在草庐。

(0)

王琴所话别

羁怀不可述,赖有古琴知。

客舍相逢日,江枫正落时。

夕阳村店酒,秋色野桥诗。

别去吴江上,悠悠动远思。

(0)

王修竹约观打鱼分韵得圆字

隔岸呼渔伴,轻篙破晓烟。

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

馋鹭窥高树,惊鳞过别川。

洋洋聊付物,生意自无边。

(0)

赠医者花道人

藜杖横肩过竹扉,半挑药笼半挑诗。

笑予盘礴山云里,泉石膏肓作么医。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