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窦常留雪,山雪不有心。
禅衣百衲重,香刹四明深。
驯鹿来衔果,栽松去作林。
自缘冠绂累,未解远公寻。
岩窦常留雪,山雪不有心。
禅衣百衲重,香刹四明深。
驯鹿来衔果,栽松去作林。
自缘冠绂累,未解远公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雪窦达观禅师见寄依韵答》。诗中描绘了雪窦山的自然景象和禅师的生活状态。"岩窦常留雪"写出了山岩缝隙中积雪经久不化的景象,展现出山之高洁与静谧。"山雪不有心"进一步强调了雪的无心无欲,象征着禅师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禅衣百衲重"描绘了禅师身披破旧的僧袍,暗示其修行生活的简朴和对佛法的执着。"香刹四明深"则描绘了寺庙坐落在深山之中,环境清幽,香火缭绕,体现了禅修之地的神圣与深远。
"驯鹿来衔果,栽松去作林"通过鹿衔果实和松树成林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山中禅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寓意着禅师的修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两句"自缘冠绂累,未解远公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像达观禅师那样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清净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禅师生活方式的羡慕和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借物寓意,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敬仰和自我反思,具有浓厚的禅意和哲理。
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
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