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之物的向往,菀柳作为清高植物的象征,不再追求低俗的安逸。接下来的"上帝甚蹈,無自昵焉"则显示出一种敬畏自然、不敢亵渎神灵的情怀。
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平和的祈愿和追求,以及对这种状态的极致追求。重复的结构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整首诗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这种境界也是诗人内心所向往的。紧接着的"彼人之心,于何其臻"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让读者思考人的心灵究竟应该如何安顿。
最后的"曷予靖之,居以凶矜"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的渴望,以及如果得不到这种状态,可能会带来不祥的结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