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流寻所适,舍艇入林隈。
觅坐全依草,贪眠不避苔。
山禽衔果落,溪月涌潮来。
何事枌榆地,长年负酒杯。
沿流寻所适,舍艇入林隈。
觅坐全依草,贪眠不避苔。
山禽衔果落,溪月涌潮来。
何事枌榆地,长年负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诸位亲属及友人戴公纶在初冬时节泛舟游历的情景,以及他们在隔溪矶上饮酒闲坐的悠闲生活。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之美。
首句“沿流寻所适”,开篇即点出诗人随波逐流,寻找心灵归宿的悠然心境。接着,“舍艇入林隈”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弃舟登岸,深入林间探索的场景,展现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自由与自在。
“觅坐全依草,贪眠不避苔”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他寻找草丛作为坐处,甚至在苔藓上贪睡,完全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
“山禽衔果落,溪月涌潮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山中的鸟儿衔着果实落下,溪边的月亮仿佛在涌动的潮水中显现,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最后,“何事枌榆地,长年负酒杯”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感慨。枌榆之地,常指隐居之所,诗人自问为何要背负酒杯,似乎在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明末文人对自然与内心的双重追求。
壶山何盘盘,种松几千个。
彼美松下人,悠然共云卧。
天风清响交,夜月凉阴堕。
兴来援素琴,扫石松间坐。
一弹舞鹤翔,再鼓流泉和。
铿锵古调谐,清绝俗耳破。
曲中万籁寂,遥见仙人过。
举手招赤松,轻举谁能那。
天外苍鹰决云下,山麓玄熊亦惊咤。
锦鸡势落双彀中,草偃风回不容罅。
五羊赵王工羽毛,水墨孰与林良高。
閒中作此有深意,不用千钱归水曹。
水曹世家原古歙,三试场中三奏捷。
英雄夺锦人争誇,斯士斯图正相协。
呼童启轴悬中堂,青春白日生辉光。
郢人燕说亦有道,远大相期君莫忘。
沈君家住钱塘县,自小从师学书剑。
一朝随牒上京师,总诧青油幕中彦。
此时正伐西南夷,尚书帐前多虎貔。
君来跨马作从事,不怕羽檄如星驰。
凯旋北阙方行赏,元戎再入东西广。
载笔先须拣俊才,属櫜又复辞天仗。
朅来元戎罢远征,却总江淮漕运兵。
辕门案牍分曹署,巨舰旌旄作队行。
君在军中不贪利,学取汉朝清白吏。
主人喜是平江孙,佐史还推隐侯裔。
手提长铗漫空弹,一榻恒依大将坛。
半生饱识从军乐,八品甘为寄禄官。
莫惜青衫留滞久,老大功名须到手。
殷勤我是尚书郎,送别旗亭重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