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白纻山》
《白纻山》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白纻众山顶,江湖所萦带。

浮云卷晴明,可见九州外。

肩舆上寒空,置酒故人会。

峰峦张锦绣,草木吹竽籁。

登临信地险,俯仰知天大。

留欢薄日晚,起视飞鸟背。

残年苦局束,往事嗟摧坏。

歌舞不可求,桓公井空在。

(0)
注释
纻:古代的一种细麻布。
萦带:环绕像带子一样。
肩舆:古时一种用人抬的小轿。
锦绣:形容色彩鲜艳华美。
局束:困厄、束缚。
桓公井:历史典故,可能指某位桓公的遗迹或象征物。
翻译
白纻山高耸入众峰之巅,江河围绕如同衣带
浮云飘过,晴空万里,能望见远方九州之外
乘坐肩舆登上寒冷的天空,与老友相聚共饮
山峰如锦绣般展开,草木间乐声悠扬
登高方知地势险峻,仰望苍穹感叹天之广大
流连欢宴直到傍晚,起身看飞鸟归巢
晚年生活困苦,过往之事已成破碎记忆
歌舞不再可得,桓公井遗迹依然存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图,开篇即以"白纻众山顶"和"江湖所萦带"勾勒出广袤山脉与流动江湖的辽阔画面。接着"浮云卷晴明,可见九州外"则展示了诗人登高望远,观赏到极目之处的壮观景象。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诗人不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还有幸与"故人会"共度时光。"肩舆上寒空,置酒故人会"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情怀。而"峰峦张锦绣,草木吹竽籁"则是对山中景色和声音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的心境也开始发生变化。"登临信地险,俯仰知天大"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宇宙的深思和敬畏。而"留欢薄日晚,起视飞鸟背"则流露出一种珍惜时光、观察自然万象的心态。

接下来的"残年苦局束,往事嗟摧坏"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无奈和哀伤,而"歌舞不可求,桓公井空在"则是对过去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与哲理思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生命意义和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偈颂七十八首·其八十

一亘清虚衲子家,十方三世个生涯。

光明照夜触髅眼,消息含春枯木花。

晓色依依云冉冉,天容淡淡月斜斜。

母陀罗臂通身是,今日逢场便攃沙。

(0)

雨夜宿龙门晓登灵光台礼佛眼塔

一跃龙门适旧怀,棱棱浪级向人开。

洗尘云阵浇华雨,借力天衢破蛰雷。

略彴驾溪桃水满,浮屠瘗骨玉山颓。

欲知佛眼无遮障,须到灵光不夜台。

(0)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其二十

基址坚牢以为最,百亿轮锤击不开。

定慧圆明非我所,方知达磨不曾来。

(0)

灵鸟篇

尝闻有灵鸟,其名为凤凰。

九苞信嘉瑞,五色成文章。

其宿必丹穴,其鸣在朝阳。

有德斯出现,德衰还伏藏。

始至于少皞,再巢于陶唐。

舜恩被动植,闻韶复翱翔。

闵其出非时,见歌于楚狂。

仲尼叹不至,是亦为世伤。

荡荡二千龄,孰能致斯祥。

当今迈三五,君明臣且良。

其或一来仪,足以慰万方。

凤兮傥不来,吾泪徒滂滂。

(0)

真乐·其一

人皆有所乐,此乐独吾真。

一静灭万虑,空房无点尘。

雪清梅骨骼,烟养竹精神。

羁绁徒千丈,难拘散诞身。

(0)

墨菊

渊明爱佳色,灵均餐落英。

墨衣林下去,标致更凄清。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