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叶初生绉如縠,南风吹开轮脱毂。
紫苞青刺攒猬毛,水面放花波底熟。
森然赤手初莫近,谁料明珠藏满腹。
剖开膏液尚模糊,大盎磨声风雨速。
清泉活火曾未久,满堂坐客分升掬。
纷然咀噍惟恐迟,势若群雏方脱粟。
东都每忆会灵沼,南国陂塘种尤足。
东游尘土未应嫌,此物秋来日尝食。
芡叶初生绉如縠,南风吹开轮脱毂。
紫苞青刺攒猬毛,水面放花波底熟。
森然赤手初莫近,谁料明珠藏满腹。
剖开膏液尚模糊,大盎磨声风雨速。
清泉活火曾未久,满堂坐客分升掬。
纷然咀噍惟恐迟,势若群雏方脱粟。
东都每忆会灵沼,南国陂塘种尤足。
东游尘土未应嫌,此物秋来日尝食。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苏辙对鸡头(芡实)的赞美和品尝。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鸡头初生时如同细纹绸缎般的叶子,随着南风轻轻展开,其紫色的苞和尖锐的刺状如猬毛,仿佛水中绽放的花朵,成熟后沉在水底。诗人强调鸡头虽外表普通,但内含珍贵的明珠,需要小心剖开才能发现其甘美的膏液。
煮食过程中,鸡头的香气和口感令人期待,清泉与活火烹煮出的美食让在座的宾客纷纷抢食,生怕错过美味。诗人回忆起在东都(开封)的会灵沼边品尝过这种食物,而在南方池塘种植的鸡头更为丰富。他鼓励即使身处尘土飞扬的东游之地,也不应嫌弃,秋天来临之际更应时常享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感官体验,展现了鸡头的诱人之处,以及诗人对它的深深喜爱。
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
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
间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调神。
地道踰稽岭,天台接海滨。
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