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湖二咏·其二食鸡头》
《西湖二咏·其二食鸡头》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芡叶初生绉如縠,南风吹开轮脱毂。

紫苞青刺攒猬毛,水面放花波底熟。

森然赤手初莫近,谁料明珠藏满腹。

剖开膏液尚模糊,大盎磨声风雨速。

清泉活火曾未久,满堂坐客分升掬。

纷然咀噍惟恐迟,势若群雏方脱粟。

东都每忆会灵沼,南国陂塘种尤足。

东游尘土未应嫌,此物秋来日尝食。

(0)
翻译
芡叶刚刚生长,皱褶像绸缎般细腻,南风轻轻吹过,如同车轮脱离车轴。
紫色的苞片和青色的刺像刺猬的毛发般密集,它们在水面上绽放,如同熟透的花朵沉在波底。
赤手空拳接近时要小心,谁能想到这看似平常的植物内藏着无数明珠。
剖开后,汁液还带着模糊的形状,磨制的声音仿佛风雨般急促。
清泉与活火的烹煮时间并不长,但满堂宾客争先恐后地品尝。
大家纷纷品味,唯恐错过时机,就像一群雏鸟刚出壳觅食。
每当想起东都的会灵沼,南方池塘里的这种食物尤其丰富。
即使东游时尘土满身,也不会嫌弃,秋天来临,我常品尝它。
注释
芡叶:一种水生植物,叶片有皱纹。
縠:丝绸上的细纹,比喻芡叶的皱褶。
南风:温暖的春风。
轮脱毂:形容芡叶展开的样子。
攒猬毛:形容紫苞和青刺密集。
明珠:比喻芡实的种子。
膏液:指芡实的汁液。
盎:古代的一种容器。
磨声:形容芡实被研磨的声音。
清泉活火:清澈的泉水和旺盛的火焰。
坐客:在场的客人。
纷然:杂乱的样子。
会灵沼:可能指某个著名的池塘或景观。
南国陂塘:南方的池塘。
尘土:比喻旅途中的艰辛。
日尝食:经常食用。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苏辙对鸡头(芡实)的赞美和品尝。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鸡头初生时如同细纹绸缎般的叶子,随着南风轻轻展开,其紫色的苞和尖锐的刺状如猬毛,仿佛水中绽放的花朵,成熟后沉在水底。诗人强调鸡头虽外表普通,但内含珍贵的明珠,需要小心剖开才能发现其甘美的膏液。

煮食过程中,鸡头的香气和口感令人期待,清泉与活火烹煮出的美食让在座的宾客纷纷抢食,生怕错过美味。诗人回忆起在东都(开封)的会灵沼边品尝过这种食物,而在南方池塘种植的鸡头更为丰富。他鼓励即使身处尘土飞扬的东游之地,也不应嫌弃,秋天来临之际更应时常享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感官体验,展现了鸡头的诱人之处,以及诗人对它的深深喜爱。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

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

间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调神。

地道踰稽岭,天台接海滨。

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

(0)

诗偈·其一一四

莫求佛兮莫求人,但自心里莫贪瞋。

贪瞋痴病前顿尽,便是如来的的亲。

内无垢兮外无尘,中间豁达无关津。

神无障碍居三界,恰是琉璃处日轮。

(0)

诗偈·其八十八

心王不了事,却被六贼使。

共贼作火下,无由出生死。

(0)

诗偈·其三十四

须弥颓,五岳崩,大海竭,十方空。

乾坤尚纳毛头里,日月犹潜毫相中。

此是西国那提子,示寂不起现神通。

妙德启口问不二,忘言入理显真宗。

(0)

怀智栖上人

临水登山自有期,不同游子暮何之。

闲眠默坐身堪赏,已去还来事可知。

林鸟隔云飞一饷,草虫和雨叫多时。

思君最易令人老,倚槛空吟所寄诗。

(0)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旂列禁营。

日映层岩图画色,风摇杂树管弦声。

水边重阁含飞动,云里孤峰类削成。

幸睹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