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一一四》
《诗偈·其一一四》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莫求佛兮莫求人,但自心里莫贪瞋。

贪瞋痴病前顿尽,便是如来的的亲。

内无垢兮外无尘,中间豁达无关津。

神无障碍居三界,恰是琉璃处日轮。

(0)
注释
莫求:不要祈求。
佛兮:佛(指佛教中的佛陀)。
人:他人。
贪瞋:贪婪和愤怒。
痴病:愚痴。
顿尽:彻底消除。
如来:佛教中对佛陀的尊称。
内无垢:内心纯净。
外无尘:外在世界无尘埃。
豁达:开阔。
无关津:不受外界干扰。
无障碍:无阻碍。
三界:佛教中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层宇宙。
琉璃:透明的宝石,象征清净。
日轮:太阳,象征光明。
翻译
不要去祈求佛或他人,只在心中去除贪婪和愤怒。
若能彻底消除贪婪、愤怒与愚痴,就如佛祖般亲近。
内心纯净无垢,外在世界也无尘埃,心境开阔不被外界干扰。
神明无碍,居于三界之中,如同琉璃般透明,日轮般光明磊落。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僧人庞蕴之手,体现了佛教的禅理和修行思想。诗中“莫求佛兮莫求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于外在追求的心境,不依赖于他人的指导或认同,而是寻求内心的觉悟。“但自心里莫贪瞋”则强调了对内心清净的重要性,贪欲、瞋恚等情绪被视为障碍修行之物,需通过修习来克服。

“贪瞋痴病前顿尽,便是如来的的亲”一句中,“贪瞋痴”指的是佛教中的三毒,即贪欲、瞋恚、愚痴,这些被视为心灵疾病。通过修行将这些“病”彻底去除,就能达到如来(即佛陀)的境界,成为真正的亲证者。

接下来的“内无垢兮外无尘”描绘了心灵纯净无染的状态,没有内部的污秽,也不受外部尘世的干扰。“中间豁达无关津”则形容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境开阔而又不为任何事物所羁绊的自由状态。

最后,“神无障碍居三界,恰是琉璃处日轮”表明了在达到这种修为之后,即便身处世间之中(即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但心灵依旧清净无阻,就如同琉璃般透明纯净,能照见真实的世界本质,犹如日轮般明亮。

整首诗偈通过对内心修为和超脱世间束缚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教中“心性”与“解脱”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对月寄雍陶

圆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

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华凝衣有露,静极树无风。

若向湘江见,湘江彻底空。

(0)

古意

达晓寝衣冷,开帷霜露凝。

风吹昨夜泪,一片枕前冰。

(0)

再见从弟舍人

屈指依稀十五年,鸾台秘阁位相悬。

分飞淮甸雁行断,重见江楼蟾影圆。

滞迹未偕朝北阙,高才方命入西川。

愿君通理须还早,拜庆慈亲几杖前。

(0)

平蔡州三首·其三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

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无火楚泽闲,夜行不锁穆陵关。

策勋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恒山。

(0)

令狐相公见示新栽蕙兰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上国庭前草,移来汉水浔。

朱门虽易地,玉树有馀阴。

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

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

惜晚含远思,赏幽空独吟。

寄言知音者,一奏风中琴。

(0)

酬乐天斋满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戏赠

一月道场斋戒满,今朝华幄管弦迎。

衔杯本自多狂态,事佛无妨有佞名。

酒力半酣愁已散,文锋未钝老犹争。

平阳不独容宾醉,听取喧呼吏舍声。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