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颓,五岳崩,大海竭,十方空。
乾坤尚纳毛头里,日月犹潜毫相中。
此是西国那提子,示寂不起现神通。
妙德启口问不二,忘言入理显真宗。
须弥颓,五岳崩,大海竭,十方空。
乾坤尚纳毛头里,日月犹潜毫相中。
此是西国那提子,示寂不起现神通。
妙德启口问不二,忘言入理显真宗。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僧人庞蕴之手,展现了深厚的佛学修养与哲思。诗中“须弥颓,五岳崩,大海竭,十方空”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宇宙图景,其中须弥山是佛教中的仙山,而五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此处崩溃象征着物质世界的不堪一击。大海干涸,意味着一切生命之源的消失。十方空,则表达了宇宙的广阔与空旷。
“乾坤尚纳毛头里,日月犹潜毫相中”则通过对比天地间的巨大与微小事物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佛法的奥妙无穷,即便是最细微之物也能包含宇宙之大。
“此是西国那提子,示寂不起现神通”中,“西国”指的是佛教发源地印度,而“那提子”是一种植物的种子,在这里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与深植。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佛法超越时空、显现神奇之能的赞叹。
最后两句,“妙德启口问不二,忘言入理显真宗”则是对佛教中“真宗”的追求,即通过忘却语言文字的限制,直接领悟佛法的真谛。诗人表达了对这种高深境界的向往与赞美。
整首诗偈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于宇宙、生命以及佛教真理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体悟,是一篇融合了禅宗思想与文学表达的杰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