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居士正安禅,法是怀公门下传。
已解出尘金里矿,何妨离欲火中莲。
苦心参道嗟予晚,极口随机恃子怜。
若许维扬傍仁里,一廛须买许行田。
少年居士正安禅,法是怀公门下传。
已解出尘金里矿,何妨离欲火中莲。
苦心参道嗟予晚,极口随机恃子怜。
若许维扬傍仁里,一廛须买许行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属于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中的第五首。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少年居士正安禅,法是怀公门下传。”这两句表明诗人对友人的尊敬之情,以及对其修炼佛法的认可。"少年居士"指的是年轻的隐士或僧侣,"正安禅"可能是指某个寺院或者禅师,"怀公门下传"则表明这位友人是在某位高僧门下学习佛法。
“已解出尘金里矿,何妨离欲火中莲。”诗人通过这些比喻,赞扬朋友已经从世俗的尘埃中脱离出来,如同精炼出的黄金一样纯净。"何妨离欲火中莲"则是说,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可以在充满诱惑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坚守自我。
“苦心参道嗟予晚,极口随机恃子怜。”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修行较晚感到叹息,同时也表示了他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如同父子之情一般。
“若许维扬傍仁里,一廛须买许行田。”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愿望,如果能够得到友人的允许,希望能在仁里的地方购买一块田地,以便能够靠近朋友,共同修炼或者生活。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个人修行之路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追求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