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权衡在有莘,孰称社稷与君民。
君王亦有桐宫去,寄语南巢莫怨人。
万物权衡在有莘,孰称社稷与君民。
君王亦有桐宫去,寄语南巢莫怨人。
这首诗名为《咏史·伊尹》,作者是宋末元初的陈普。诗中通过伊尹的历史典故,探讨了君主与社稷、民众之间的关系。"万物权衡在有莘",意味着世间万物的平衡都源于公正的衡量,这里暗指伊尹作为贤相的重要角色,他以公正来维系国家的稳定。"孰称社稷与君民"进一步强调了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性,暗示君王应当以百姓福祉为重。
"君王亦有桐宫去",指的是伊尹曾被流放,但即使如此,他仍然关心国家和人民,寓言式的表达了即使君王有过失,也不能忘记对社稷和民众的责任。最后,"寄语南巢莫怨人"是对伊尹的劝慰,也是对君王的警诫,意思是即使遭遇困境,也不应过多抱怨,而应反思自身,以史为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伊尹的故事,寓言式地阐述了君王治理国家时应有的责任和态度,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诲意义。
龙溪三月人上船,十里五里滩声喧。
浪花飞雪洒石壁,船尾落月倾金盘。
越儿卧篙头刺水,露重布帆风不起。
近山钟动石楼中,隔水鸡鸣烟树里。
过江日日水与山,诗人得趣如得官。
白云遥在太行北,何日归舟下石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