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数枝春,疏影斜临水。
不借芳华只自香,娇面长如洗。
还把最繁枝,过与偏怜底。
试傍鸾台仔细看,何似丹青里。
梅岭数枝春,疏影斜临水。
不借芳华只自香,娇面长如洗。
还把最繁枝,过与偏怜底。
试傍鸾台仔细看,何似丹青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卜算子·其二》中的一段,主要描绘了梅花的美态和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首句“梅岭数枝春”简洁地勾勒出梅花在春天盛开的景象,如同点点春色点缀在山岭之间。接下来的“疏影斜临水”描绘了梅花枝条稀疏而优雅地倒映在水面,显得清新脱俗。
“不借芳华只自香”赞美了梅花独立于春花争艳之外,只凭自身香气吸引人的品质,暗示了梅花的高洁和淡泊。而“娇面长如洗”则运用比喻,形容梅花花瓣洁白如洗,娇嫩而洁净。
“还把最繁枝,过与偏怜底”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中最繁茂的那一枝特别的喜爱,仿佛它得到了额外的眷顾。最后两句“试傍鸾台仔细看,何似丹青里”,诗人邀请读者靠近细观这枝梅花,认为它的美丝毫不逊于画中的丹青,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美的高度评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描绘了梅花的外在形象,又传达了其内在的精神气质,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闲居寡晤语,二妙喜过从。
倒屣竹径间,焚香草堂中。
呼儿具鸡黍,杯盘愧匆匆。
所贵意味真,岂在品物丰。
云阴暑气微,左右动凉风。
但恐日夕至,不计樽罍空。
话言及出处,惜我性乖慵。
人生贵自适,颛蒙讵能同。
酒酣起纵步,银蟾已生东。
长揖送二妙,矫首冥飞鸿。
唶唶复唶唶,集我檐前鸣。
严翁且至止,棨戟临门庭。
两年隔天涯,瞻云每茕茕。
今朝拜膝下,高堂溢欢声。
翁既载欣慰,有子沐恩荣。
昔著青衫别,今来锦衣迎。
儿亦载欣止,承颜慰私情。
昔别固康强,今来倍精明。
子归亦忻忻,中庖出珍烹。
僮仆亦忻忻,趋跄奉杯觥。
孙枝复荣秀,兰芽睹宁馨。
怡怡子父欢,天伦乐难名。
相过日无虚,杂遝皆朝英。
陈樽与列俎,击鼓还吹笙。
人事苦难齐,此乐鲜得并。
因兹感余怀,涕泪沾冠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