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碧倚天无数峰,眼前浑似故人逢。
问来识面知何处,应在颐斋诗卷中。
健碧倚天无数峰,眼前浑似故人逢。
问来识面知何处,应在颐斋诗卷中。
这首诗以“健碧倚天无数峰”开篇,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图,仿佛是与老友重逢般亲切。诗人通过“眼前浑似故人逢”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和对旧友的怀念之情。接着,“问来识面知何处,应在颐斋诗卷中。”两句,巧妙地将眼前的景色与心中的回忆联系起来,暗示着这些美丽的景象和温馨的记忆都曾被收录在某位名为“颐斋”的诗人的作品之中。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延英重门昼不开,白麻黄阁飞尘埃。
中条山人叫阍哭,金吾老将声如雷。
苏州宰相忠州死,天道宁论乃如此。
千年遗榇归不归,两地孤坟竟谁是?
人言藁葬在忠州,又云征还返故丘。
图经聚讼故老哄,争此朽骨如天球。
齐女门前六里路,荞麦茫茫少封树。
下马犹寻董相坟,飞凫孰辨孙王墓。
青草黄茅万死乡,蝇头细字写巾箱。
起草尚传哀痛诏,闭门自验活人方。
永贞求旧空黄土,元祐青编照千古。
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
君不见华山山下草如熏,石阙丰碑野火焚。
樵夫踞坐行人唾,传是崖州丁相坟。
金木有饥饟,所荷均皇仁。
常平盛朝事,水旱膏无屯。
吾生值乱世,此义安复陈。
行麋遵月令,烂额愧徙薪。
有司仅倡募,中怀实苦辛。
独饱视众饥,未忍越与秦。
黾勉告同志,蒙耻亦救民。
岂无西江波,斗水涸辙鳞。
捐家散百万,惜哉无义人。
岂繄无义人,邑小人实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