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舍人生日》
《四舍人生日》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古风

骥之子,凤之雏,精彩丰容美且都。

年至十二三,头角己异同队鱼。

积善之家庆有馀,掌中幸得双明珠。

定知他日必充闾,不妨更读古人书。

绛帐先生当今之范模,步亦步,趋亦趋,执经北面预先讲唐虞。

明主何尝不用儒,相门出相文可无。

岂独手撚金仆姑,能骑生马驹,然后称为大丈夫。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非凡潜力与才能的少年形象。开篇以“骥之子,凤之雏”比喻其天赋异禀,犹如骏马之子与凤凰之雏,预示着非凡的未来。接着描述少年至十二三岁时,已展现出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卓越之处,如同鱼群中的佼佼者。

“积善之家庆有馀”,强调了家族的美德与福泽,为少年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掌中幸得双明珠”则比喻少年如同掌中的两颗珍贵明珠,预示着他将拥有不凡的成就。诗人进一步预言,少年未来必定光耀门楣,不仅才华横溢,还应广泛阅读古人的智慧之书,不断充实自我。

随后,诗人以“绛帐先生”作为典范,暗示少年应效仿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无论是步伐还是行动都应紧跟其后,学习并实践唐虞时期的治国之道。尽管在古代,明君往往重视儒家思想,但诗人也指出,出身于相门的少年,即使未直接参与政治,其文采同样可以影响社会,甚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最后,诗人通过“岂独手撚金仆姑,能骑生马驹”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少年不仅在文才上出众,在武艺上也同样卓越,展现出其全面发展的特质。这样的少年,无疑能够成为真正的“大丈夫”,不仅在学问上有所建树,也在品德和能力上达到高标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少年成长历程的描绘,寄寓了对年轻一代的深切期望,鼓励他们不仅要追求学术上的成就,更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全面的能力,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三月晦日同弟观侄津往宝幢哭刑部伯求弟道从茅山泊东林寺弟观有诗三首因次韵·其三坐雨

山泉今已矣,开落梦中花。

欲哭青松墓,却留黄檗家。

眼花飞作练,心事苦如茶。

造物故相阻,雨阴殊未涯。

(0)

赞龄叟留东隐二首·其一

才出家来恩爱轻,师于东隐却关情。

一盂菜饭留分与,方信空门有弟兄。

(0)

谢居简送茶面

银丝饼熟笋供臛,玉糁羹香茶嗽芽。

食粥案头添雅供,不知此味更谁家。

(0)

答眚医王东林求□

我抱东林未见心,诸贤诗上见东林。

两瞳不觉针锋到,一瞬清风扫宿阴。

(0)

重五有感

登高时节殃鸡犬,乞巧风流狎女牛。

何似今朝酹忠魄,残杯一洗世人愁。

(0)

次韵戴帅初架阁剡居四首·其二

青春踏过洛阳尘,今却寻盟郑子真。

天下方酣施夺事,村中自有逊耕民。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