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无不佳,中秋月佳最。
而何屡遇阴,钩影韬云外。
今日乃大霁,半轮挂银濑。
虽未十分圆,已彻大千界。
朗耀鳷鹊瓦,虚纳须弥芥。
御湖纵孤舟,清禁方流瀣。
昂首七宝垣,华严庆海会。
秋月无不佳,中秋月佳最。
而何屡遇阴,钩影韬云外。
今日乃大霁,半轮挂银濑。
虽未十分圆,已彻大千界。
朗耀鳷鹊瓦,虚纳须弥芥。
御湖纵孤舟,清禁方流瀣。
昂首七宝垣,华严庆海会。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以“月”为主题,描绘了中秋月夜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诗中开篇即点明秋月之美,特别是中秋之月最为佳妙。然而,月亮屡次被阴云遮蔽,未能尽展其美。今日终于天晴,半轮明月高悬于银色的水面之上。虽然月亮并未完全圆满,但其光芒已经穿透宇宙,照亮了世界。月光洒在琉璃瓦上,显得格外明亮;同时,它也仿佛能容纳下如芥子般微小的事物,展现出其无边的包容力。诗人想象自己乘着孤舟于御湖之上,感受着清冷的空气与月光的交融。抬头仰望,仿佛置身于七宝砌成的天际,与华严法会的庄严景象相呼应,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与祥和。
此诗不仅描绘了月夜的美丽景色,更通过月亮象征性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谐、自然之美以及内心宁静的深刻感悟。
或盘碧汉唳清宵,几载山中伴寂寥。
今日鹤来翁已出,他年却恐费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