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经埋讶许年,谁人指在此山前。
山峰得此应名世,何似相忘混沌天。
铜鼓经埋讶许年,谁人指在此山前。
山峰得此应名世,何似相忘混沌天。
这首诗以铜鼓岭为题,描绘了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铜鼓经埋讶许年”,以“铜鼓”这一古代器具作为切入点,暗示了时间的久远和历史的沉淀。接着,“谁人指在此山前”,则引出了一种探寻与发现的意味,仿佛在述说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故事。
“山峰得此应名世”,是对铜鼓岭因历史遗存而获得独特地位的肯定,表达了对自然景观与文化遗迹相互映衬的赞美。最后,“何似相忘混沌天”,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以及对那些曾经辉煌却最终被遗忘的事物的惋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铜鼓岭这一具体意象,巧妙地融合了历史、自然与哲学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过往与现实、存在与消失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前年齐山得寿字,体势端方嵩岳峙。
今年包帚书庆图,更觉龙骧而虎踞。
今我幸为尧舜民,贤者送似生精神。
寿匪自天实由我,庆果何物宁缘人。
西风缥缈中秋节,满院岩花香正冽。
团圞兄弟小持觞,二字一展相娱悦。
安得突兀起高堂,名以寿庆当中央。
吾三人者和且康,年年此日岩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