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静对,共素心、除有孤松千尺。
一角云山风雨外,高致幼舆消得。
浮海苍茫,问天沈醉,有恨凭谁识。
据梧深坐,篆烟萦损寒碧。
堪叹陶令当年,义熙题遍,总是伤心笔。
万一东篱寻旧约,吾骨嶙峋犹昔。
珍重秋期,料量清课,暂许红尘隔。
羲黄㝱到北窗,无此闲逸。
琴书静对,共素心、除有孤松千尺。
一角云山风雨外,高致幼舆消得。
浮海苍茫,问天沈醉,有恨凭谁识。
据梧深坐,篆烟萦损寒碧。
堪叹陶令当年,义熙题遍,总是伤心笔。
万一东篱寻旧约,吾骨嶙峋犹昔。
珍重秋期,料量清课,暂许红尘隔。
羲黄㝱到北窗,无此闲逸。
这首词以“百字令”为牌调,由清代词人况周颐所作,名为《为隘庵先生题南窗寄傲图》。词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高雅的画面,通过琴书与孤松的形象,以及云山风雨的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词的开篇“琴书静对,共素心、除有孤松千尺”,点明了主人公在静谧的环境中,与琴书相伴,内心纯净,只有那千尺高的孤松为伴。接着,“一角云山风雨外,高致幼舆消得”,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高远,仿佛是避世的隐士,远离尘嚣,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浮海苍茫,问天沈醉,有恨凭谁识”,词人借海天一色的景象,表达了对宇宙广阔与人生的深沉思考,似乎在寻求某种超然的理解或解脱。接下来,“据梧深坐,篆烟萦损寒碧”,描述了主人公在梧桐树下深思,篆烟缭绕,寒碧之色映衬出内心的平静与深邃。
“堪叹陶令当年,义熙题遍,总是伤心笔”,这里引用了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最后,“万一东篱寻旧约,吾骨嶙峋犹昔”,词人想象着在东篱之下寻找往日的约定,即使身体已老,但心灵依旧保持着那份纯净与坚韧。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词人对高洁品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词中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