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见月光明,照烛四天下。
圆晖挂太虚,莹净能萧洒。
人道有亏盈,我见无衰谢。
状似摩尼珠,光明无昼夜。
若见月光明,照烛四天下。
圆晖挂太虚,莹净能萧洒。
人道有亏盈,我见无衰谢。
状似摩尼珠,光明无昼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光如洗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对明亮月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赞美。"若见月光明,照烛四天下"两句直接把读者带入一个浩瀚星空之中,只有那轮明月洒落着银白色的光辉,映照着整个宇宙。
"圆晖挂太虚,莹净能萧洒"则是对月亮的进一步描绘,"圆晖"形容月亮如同一面镜子悬挂在广袤的苍穹之间,而"莹净"二字,更突出了月光的清澈无瑕,以及它那不受尘世污染的纯洁。
接着,诗人通过"人道有亏盈,我见无衰谢"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超然物外的美景的独特感受。这里的"亏盈"指的是世事的盛衰变迁,而"我见无衰谢"则显示出诗人对这份永恒不变的美的欣赏和向往。
最后,"状似摩尼珠,光明无昼夜"用了佛教中的摩尼珠作为比喻,形容月亮如同那颗能够发出自身光芒的宝石,象征着智慧和启蒙。"光明无昼夜"则是强调这种光芒不分白天黑夜,永远照耀。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