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秋千拆了,杜宇啼残,粉笺怕写新句。
蓦遇维摩,来游罨画,姿致讶如张绪。
雨裛棕鞋,烟欹箬笠,隔花吴语。
喜韶龄、更擅才情,解唱碧云日暮。借问师家何处。
在百花洲畔,近胥江渡。
此地我曾游,千载最消魂路。昔日无限锦帆柔橹。
只剩绿波南浦。想月中、趺坐香台,尚有精灵来去。
自秋千拆了,杜宇啼残,粉笺怕写新句。
蓦遇维摩,来游罨画,姿致讶如张绪。
雨裛棕鞋,烟欹箬笠,隔花吴语。
喜韶龄、更擅才情,解唱碧云日暮。借问师家何处。
在百花洲畔,近胥江渡。
此地我曾游,千载最消魂路。昔日无限锦帆柔橹。
只剩绿波南浦。想月中、趺坐香台,尚有精灵来去。
这首《望湘人·赠南水上人》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名为“南水上人”的僧侣形象,通过秋千、杜宇、粉笺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词的开篇“自秋千拆了,杜宇啼残”,以秋千的拆除和杜宇(即杜鹃)的啼叫结束,暗示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流逝,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基调。接着,“粉笺怕写新句”则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对话将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蓦遇维摩,来游罨画,姿致讶如张绪”一句,运用了佛教中的维摩诘菩萨与古代文士张绪的典故,赞美南水上人的风度与才华,如同高洁的维摩诘或才华横溢的张绪,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气质。
“雨裛棕鞋,烟欹箬笠,隔花吴语”描绘了南水上人在雨中行走、烟雾缭绕的景象,以及他用吴地方言交谈的情景,进一步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他的温文尔雅与超然脱俗。
“喜韶龄、更擅才情,解唱碧云日暮”表达了对南水上人年轻时才华出众、擅长吟唱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
“借问师家何处。在百花洲畔,近胥江渡”则引出了对南水上人所在之地的描述,百花洲畔、近胥江渡的环境,既美丽又充满禅意,暗示了其修行与生活的地方充满了自然与宁静之美。
最后,“昔日无限锦帆柔橹。只剩绿波南浦。想月中、趺坐香台,尚有精灵来去”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宁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想象南水上人在月光下的香台趺坐,似乎仍有灵性在世间游走,充满了神秘与深邃的意味。
整首词通过对南水上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世界,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