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阳和风始动。渐有轻雷,檐角声微送。
花底蛰泥眠蠮螉。沈沈惊起回生梦。
坐抚韶华愁万种。哑尽啼莺,苦恨春聪壅。
压碎芳魂花睡重。痴心冷化冰蚕蛹。
二月阳和风始动。渐有轻雷,檐角声微送。
花底蛰泥眠蠮螉。沈沈惊起回生梦。
坐抚韶华愁万种。哑尽啼莺,苦恨春聪壅。
压碎芳魂花睡重。痴心冷化冰蚕蛹。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徐树铮所作的《蝶恋花·其三》。诗人以春天二月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阳和风始动",形象地展现了春风初起,温暖而轻柔。"渐有轻雷,檐角声微送",则以细微的檐角雷声,暗示春雨的到来,唤醒了沉睡的生命。
"花底蛰泥眠蠮螉,沈沈惊起回生梦",蠮螉在花下泥土中冬眠,被春雷惊醒,开始了新的生活轮回。接下来,诗人的情感转向内心世界:"坐抚韶华愁万种",感叹时光易逝,青春如梦,引发无尽的感慨。
"哑尽啼莺,苦恨春聪壅",形容鸟儿因春意浓烈而啼叫得格外响亮,但诗人却感到这声音反而增添了内心的愁苦,仿佛春天的热闹与自己内心的孤独形成了对比。最后两句"压碎芳魂花睡重,痴心冷化冰蚕蛹",以花儿沉睡和冰蚕自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消逝的无奈和自己心境的孤寂。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春天的景象为载体,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年文人对生命、时光和情感的独特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