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三山访列真,重来不道海成尘。
峰头鹤化犹疑梦,洞口猿啼别是春。
玉观凄凉花似雨,松台寂寞草为茵。
仙家日月还如此,人代茫茫可更论。
曾向三山访列真,重来不道海成尘。
峰头鹤化犹疑梦,洞口猿啼别是春。
玉观凄凉花似雨,松台寂寞草为茵。
仙家日月还如此,人代茫茫可更论。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仙人的追忆与对自然景观的感慨。诗人于慎行在明时期,通过“曾向三山访列真”这一句,表达了自己曾经探访过传说中的仙山,寻找着那些传说中的仙人。然而,“重来不道海成尘”,再次来到这里,却发现海已不再是往昔的模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接下来的“峰头鹤化犹疑梦,洞口猿啼别是春”两句,运用了鹤化为峰、猿啼为春的意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变化,也寄托了诗人对于仙人离去后,山中景象虽美却不再有仙人踪迹的感慨。鹤化为峰,仿佛是仙人的化身仍在,但猿啼声中,春天的景象却已不同,暗含着物是人非的哀愁。
“玉观凄凉花似雨,松台寂寞草为茵”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仙人离去后的景象,玉观(可能指仙人居住的地方)显得凄凉,花朵飘落如雨,松台则因无人照料而显得寂寞,草长成了厚厚的垫子。这些描写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仙家日月还如此,人代茫茫可更论”两句,诗人将仙人的生活与人间的岁月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仙家的日子或许依旧平静美好,但人间的岁月却充满了无尽的变幻和未知,让人难以言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仙人世界的向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
健儿徒幽土,新鬼哭台城。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客里有所过,归来知路难。
开门野鼠走,散帙壁鱼乾。
洗杓开新酝,低头拭小盘。
凭谁给曲蘖,细酌老江干。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