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移舟泊通济亭》
《移舟泊通济亭》全文
宋 / 彭汝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隔溪杨柳绿毵毵,晚色迟迟认夕岚。

细细乱山浑不见,渔灯数点照沙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夜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

首句“隔溪杨柳绿毵毵”,以“绿毵毵”形容杨柳的翠绿和轻柔,通过“隔溪”二字,营造出一种远观之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溪边,感受着微风拂过柳梢的轻盈。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然。

次句“晚色迟迟认夕岚”,晚霞与山岚相映成趣,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在这里交织,展现出一种时间的缓慢与空间的深远。这里的“迟迟”二字,既是对时间的描述,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

第三句“细细乱山浑不见”,通过“细细”与“乱山”的对比,强调了山峦的密集与复杂,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在这样的背景下,“浑不见”则更加强调了环境的幽静与和谐,仿佛一切喧嚣都被这山水之美所包容。

最后一句“渔灯数点照沙南”,以“渔灯数点”点缀画面,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赋予了整个场景以生活气息。这些渔灯如同星星点点的光亮,在沙南静静闪烁,为夜晚的水乡增添了几分温暖与希望。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象,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水乡夜晚的独特魅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彭汝砺
朝代:宋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猜你喜欢

冬夜戏书三首·其三

老树霜馀已尽红,纵横落叶满庭中。

一钩澹澹西南月,万鼓凭凭东北风。

赊酒每惭添旧券,读书何计策新功。

蓬窗坐睡摧颓甚,隔竹敲茶赖小童。

(0)

冬至后一日书

霜霰新冬后,年龄大耋时。

功名久无梦,文字略存诗。

丘垄归何憾,琴书付有儿。

痴人痴到底,更欲数期颐。

(0)

小雨二首·其二

急雨方侵幔,斜晖忽满廊。

尘清添草色,衣润省篝香。

妇织将收茧,农功已下秧。

诸孙入家塾,亲为授三苍。

(0)

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

兀傲胡床酒半醒,钓筒收尽数舟横。

风生细葛无三伏,月上疏林正四更。

北斗离离低欲尽,明河脉脉去无声。

斥仙岂复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0)

赠鹭

雪衣飞去莫匆匆,小住滩前伴钓篷。

禹庙兰亭三十里,相逢多在暮烟中。

(0)

秋晚四首·其四

竹竿坡面老别驾,饭颗山头瘦拾遗。

自古诗人例如此,放翁穷死未须悲。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