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集句联》
《集句联》全文
清 / 梁同书   形式: 对联

蹙踏鲍谢跨徐庾;网罗秦汉近唐虞。

(0)
鉴赏

此联由清代书法家梁同书所撰,巧妙地将多位古代文人及其作品风格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韵味。

上联“蹙踏鲍谢跨徐庾”中,“蹙踏”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对前人的超越与挑战,暗含着对鲍照、谢灵运(鲍谢)以及徐陵、庾信(徐庾)等古代文人作品的敬仰与超越之意。“蹙踏鲍谢”指的是在文学创作上对鲍照和谢灵运的风格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或超越;“跨徐庾”则意味着在文学成就上超越了徐陵和庾信,显示出作者对自身文学造诣的高度自信与追求。

下联“网罗秦汉近唐虞”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超越的范围,从秦汉时期开始,直至接近唐虞时代,展现了作者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广泛涉猎与深刻理解。这里的“网罗”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对秦汉至唐虞时期文学作品的全面收集与深入研究,体现出作者在文学鉴赏与创作上的博大精深。

整体来看,这副集句联不仅展示了梁同书作为书法家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通过巧妙地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既是对古代文人作品的致敬,也是对自己文学追求的一种宣言。

作者介绍
梁同书

梁同书
朝代:清

梁同书(1723年~1815年),清代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梁同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著有《频罗庵遗集》。 梁同书家学渊源。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所书碑刻极多。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并无苍老之气。传世书迹甚富,小楷书作尤多。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等。
猜你喜欢

送张定叟二首·其二

紫岩衣钵付南轩,介弟曾同半夜传。

师友别来真梦耳,江湖相对各潸然。

但令门户无遗恨,何必功名在早年。

君向潇湘我闽粤,寄书只在寄茶前。

(0)

送朱师古龙图少卿帅潼川二首·其二

甲戌花时策集英,相看须鬓各青青。

曲江初别春三月,北阙重来再一星。

百石去官君似邴,千年归鹤我输丁。

因书若寄杨员外,莫道山寒少茯苓。

(0)

贺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四首·其二

代邸躬仁俭,汤孙世圣贤。

谁云无二日,今恰见三天。

甲观初寒夕,神光似昼然。

前星那解老,何但八千年。

(0)

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其三

读易堂边路,曾闻赤舄声。

心从画前到,身在易中行。

忧国何缘寿,思亲岂欲生。

不应永州月,犹傍两窗明。

(0)

和袁起岩郎中投赠七字二首·其一

故人一别两相思,不但平生痛饮师。

胸次五三真事业,笔端四六更歌诗。

闭门觅句今无己,刻意伤春古牧之。

卧雪高人家谱在,春风政著紫兰枝。

(0)

和济翁弟惠诗二首·其一

竟岁不得面,移书焉用频。

我方得吾弟,今岂有斯人。

海内友非少,谈间子独亲。

醉馀无浪语,尤见醉中真。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