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其三》
《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其三》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读易堂边路,曾闻赤舄声。

心从画前到,身在易中行。

忧国何缘寿,思亲岂欲生。

不应永州月,犹傍两窗明。

(0)
翻译
在易堂的路边,曾经听到过红鞋的声音。
我的心随着画作前行,身体却在易经的智慧中行走。
为何忧虑国家还要期望长寿?思念亲人难道是为了活着?
永州的月亮,不应该只照着这两扇窗户,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注释
易堂:读书的地方。
赤舄:古代官员穿的红色木底鞋,象征高官。
心从画前到:心灵随着画作的意境而游走。
易中行:在易经的智慧中实践。
忧国:忧虑国家大事。
思亲:思念亲人。
岂欲生:难道只是为了生存。
永州月:永州的月亮,可能暗指诗人自己的处境。
两窗明:窗户透出的明亮,可能象征孤独或内心世界。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其三)》。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感。

"读易堂边路,曾闻赤舄声。心从画前到,身在易中行。"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书房学习的氛围,“读易堂”指的是专门用于研读《易经》的书房,而“赤舄声”则是古代学者研讨经典时所用的木制脚踏,声音象征着学问之声。诗人通过描述这种环境,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

"忧国何缘寿,思亲岂欲生。"

这里的“忧国”表现出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何缘寿”则是在询问为何会有长寿之福,这里的“寿”也可以理解为对逝者的哀悼。接着的“思亲岂欲生”更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深深的怀念和不愿离别的心情。

"不应永州月,犹傍两窗明。"

这最后两句则是对逝者的哀挽之情的进一步渲染。“不应永州月”可能是在描绘一种场景,即诗人在夜晚望着月亮,不由得想起逝者。而“犹傍两窗明”则是说虽然逝者已去,但他们留下的智慧和精神仍然如同窗外的明月,照亮着现实。

整首诗通过对书房生活、国家忧虑、亲人哀思等多重主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六么令.云舍赵使君同赋

晓来寒角,吹起愁相触。

乱云黯淡江渚,疏柳双鸦宿。

锦瑟银屏何处,花雾翻香曲。柔红娇绿。

魂销往梦,羞向孤梅说幽独。

燕支曾印素袂,绛艳收残馥。

频问讯,道新来闷损纤腰束。

多谢芳心惓恋,罗结文鸳蹴。前欢谁卜。

云笺封蜡,就寄相思恨盈掬。

(0)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其二息庵

日出机事生,日入群动息。

吁嗟利名子,逐逐何所急。

(0)

次叔通推官见寄二首·其一

海错园蔬富矣哉,杜醪龙婿一时来。

放杯停箸情何似,经造无何半日回。

(0)

驾幸太学

圣典垂精及表章,旷仪亲举自宗庠。

纵观桥拥浮云盖,侍问庭充振鹭行。

首举儒风隆上国,光增帝业掩前王。

太平荣遇惭多幸,重见歌虞起庙堂。

(0)

虞美人·其二

天香国色辞脂粉。肯爱红衫嫩。翛然自取玉为衣。

似是银河水皱、织成机。寒欺薄薄春无力。

月浸霓裳湿。一窠香雪世间稀。

可惜不教留到、布衣时。

(0)

满庭芳·其二草窗老仙歌满庭芳寿馀,勉次原韵

空谷无花,新篘有酒,去年穷胜今年。

蛩吟蛩和,且省费蛮笺。

闻说先生去也,江南岸、缚草为船。

依然在,山栖寒食,路断却归廛。

老人,三又两,清风作供,晴日生烟。

但高高杜宇,不办行缠。

几度披衣教我,二升内、煮石烧铅。

休重道,玉龙无孔,夜夜叫穿天。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