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无花,新篘有酒,去年穷胜今年。
蛩吟蛩和,且省费蛮笺。
闻说先生去也,江南岸、缚草为船。
依然在,山栖寒食,路断却归廛。
老人,三又两,清风作供,晴日生烟。
但高高杜宇,不办行缠。
几度披衣教我,二升内、煮石烧铅。
休重道,玉龙无孔,夜夜叫穿天。
空谷无花,新篘有酒,去年穷胜今年。
蛩吟蛩和,且省费蛮笺。
闻说先生去也,江南岸、缚草为船。
依然在,山栖寒食,路断却归廛。
老人,三又两,清风作供,晴日生烟。
但高高杜宇,不办行缠。
几度披衣教我,二升内、煮石烧铅。
休重道,玉龙无孔,夜夜叫穿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生活的老者,他不追求物质享乐,生活简朴,却充满了超然物外的淡定与自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行为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老者的高洁品格和他对待遇事物的态度。
"空谷无花,新篘有酒,去年穷胜今年。" 这几句表明老者不在乎外界的繁华与贫富,他的生活虽简单,却自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满足感。
"蛩吟蛩和,且省费蛮笺。" 蛩指的是一种昆虫,它们的叫声似乎在歌唱,这里象征着老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待物品节俭不浪费的态度。
"闻说先生去也,江南岸、缚草为船。" 这一句传达了对某位先生离去的消息,老者似乎并不追求世俗的联系与交流,而是选择了与自然更近一步的生活方式——即使是用草编成的小船,也能体现出他超脱尘世的愿望。
接下来的几句"依然在,山栖寒食,路断却归廛。老人,三又两,清风作供,晴日生烟。" 描述了老者仍旧居住在山中,他的生活极其简约,即便是食物也仅有最基本的供应,而他却能从自然界获得精神上的滋养。
最后几句"但高高杜宇,不办行缠。几度披衣教我,二升内、煮石烧铅。休重道,玉龙无孔,夜夜叫穿天。" 则展示了老者对知识的追求和他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他不愿意被世间的琐事所绊脚,而是选择通过读书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精神自由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