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山水地,念子为贫游。
纵是逢佳景,那能缓旅愁。
夕阳行远道,烦暑在孤舟。
莫向巴江过,猿啼促泪流。
南方山水地,念子为贫游。
纵是逢佳景,那能缓旅愁。
夕阳行远道,烦暑在孤舟。
莫向巴江过,猿啼促泪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炎热的夏日里,怀念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情景。开篇“南方山水地,念子为贫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以及因为贫穷而不得不外出漂泊的无奈。
接着,“纵是逢佳景,那能缓旅愁”说明即使遇到美丽的风景,也无法减轻内心的游子之愁。诗人通过这两句强调了故乡的情感对于游子的重要性,即便是美好的外在环境也难以取代内心对家的思念。
“夕阳行远道,烦暑在孤舟”则具体描绘了夏日旅行的艰辛景象。夕阳映照下的长途跋涉,以及独自一人在小船上承受着酷热,这些都是诗人旅途中的真实写照。
最后,“莫向巴江过,猿啼促泪流”中“莫向巴江过”可能是诗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劝诫,不要再去巴江那边,因为那里可能有更多的不快和忧虑。“猿啼促泪流”则形象地描绘了猿猴啼泣的声音,暗喻着诗人内心的悲伤和落泪。猿猴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旅途中的孤独与哀伤,这里通过其啼声,更深化了诗人的离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远方家乡深深的思念。诗人巧妙地运用景物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读者在欣赏美丽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游子之愁的深沉。
幸无名利路相迷,双履寻山上柏梯。
衣钵祖辞梅岭外,香灯社别橘洲西。
云中石壁青侵汉,树下苔钱绿绕溪。
我爱远游君爱住,此心他约与谁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