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已寂灭,影塔山上古。
更有真僧来,道场救诸苦。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
身心能自观,色相了无取。
森森松映月,漠漠云近户。
岭外飞电明,夜来前山雨。
然灯见栖鸽,作礼闻信鼓。
晓霁南轩开,秋华净天宇。
愿言出世尘,谢尔申及甫。
支公已寂灭,影塔山上古。
更有真僧来,道场救诸苦。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
身心能自观,色相了无取。
森森松映月,漠漠云近户。
岭外飞电明,夜来前山雨。
然灯见栖鸽,作礼闻信鼓。
晓霁南轩开,秋华净天宇。
愿言出世尘,谢尔申及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曙的作品,名为《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诗中通过描绘僧人的修行生活,以及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首句“支公已寂灭,影塔山上古”表明支娄山上的古塔已经静默无声,传达了一种历史悠久、人去楼空的情感。接着,“更有真僧来,道场救诸苦”写出了新的僧侣到来,他们在道场中修行,以拯救世间的痛苦。
诗中的“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表达了对佛家微妙教义的传承,以及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平和。紧接着,“身心能自观,色相了无取”则是说修行者能够自我反观,不再被世间的五彩缤纷所迷惑。
接下来的“森森松映月,漠漠云近户”描绘了一幅僧侣生活的情景:松林在月光下的宁静,以及云雾环绕居所的恬淡。随后的“岭外飞电明,夜来前山雨”则是对自然界突发奇想的描写。
诗人通过“然灯见栖鸽,作礼闻信鼓”表现了僧侣在寂静中修行的场景,以及他们对于佛法传承的敬意。最后,“晓霁南轩开,秋华净天宇”则是对清晨日出、天气晴朗的一种美好描绘,而“愿言出世尘,谢尔申及甫”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脱凡尘,感激僧侣的教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佛法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哲学思想。
瘅暑严夜装,乘凉蹑危峤。
猿依黑林号,鬼闪青炬啸。
惊鸟动危叶,吟虫满荒草。
泉声远相随,山色近如杳。
梦犹风灯前,身已云木杪。
浮生固有役,远道何时了。
岂惟失寝兴,亦自倒昏晓。
恭惟天心仁,颇议民力槁。
我怀汉制诏,来慰蜀父老。
熙如春台登,沃若时雨膏。
须知简书急,勿厌蓐食早。
但勤笔力淬,时助诗肠搅。
分袂悠悠尔许年,莫嗔蓬鬓两萧然。
酒槽不奈青春老,经笥空供白昼眠。
暗绿千章新活计,软红三尺旧尘缘。
相逢且作西湖客,山绕荷花舣画船。